各類名稱牌、指示牌、標志牌、招牌等牌不再用異體字

      
        社會用字不規范的還有異體字。所謂異體字,是跟相應的正體字(即規范字)同音、同義,寫法不同而能被正體字所取代的字,它又稱“重文”、“俗體”等。如“峯(峰)”、“夠(夠)”、“舘(館)”、“喆(哲)”、“邨(村)”、“畧(略)”、“妳(你)”、“強(強)”、“湧(涌)”等(括號內的字為規范字),現已廢止,不再使用。
 
     異體字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知道,漢字歷史悠久,至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演變歷史,漢字造字方法又靈活多樣,所以能產性很強;加上漢字特有的造字原則和結構體制,使用它的人眾多;并且使用漢字的人分布的地域十分廣闊,不同地區的人在使用漢字時就為同一個漢字創造出不同的形體。還有人們書寫時的求新、求異、求美的心理,又促使異體字不斷涌現。《漢語大字典》中異體字*多的字,如“殺”和“靈”,各有25個異體字;“齊”字有21個異體字;“魅”字有20個異體字;“國”、“炒”、“難”等都有19個異體字。民間流行的《百壽圖》,使用一百種不同寫法的“壽”字,拼成一個大“壽”字;還有《百福圖》使用一百種寫法的“福”字,組成一個大的“福”字。當然這僅是個例,但由此我們足以看出漢字異體字之多所達到的程度。異體字的使用與流行,給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應用都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整理異體字就成了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根據《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于廢止<**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請示的通知》(國務院國發〔1986〕64號文件)精神,我們遇到有異體字的時候,應以《**批異體字整理表》為依據,凡是在這個表中已被淘汰了的異體字,就不再使用。在此需補充的是,《**批異體字整理表》與《簡化字總表》不一致的,則以《簡化字總表》為準。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第十三條之規定,各類名稱牌、指示牌、標志牌、招牌、標語(牌)等牌匾用字以及各類企業名稱、公共場所用字,建筑物及其它設施面向公眾的用字等,都應當使用規范漢字;第十四條中對可以保留、使用異體字的情形,也有明確的規定。第十五條還規定,新作手書招牌或者為公共場所題詞,應當使用規范漢字;已有的題詞和手書招牌使用異體字的,應當在適當的位置配置相應的規范漢字。
 
      人的姓名中的異體字怎么處理呢?1955年12月文化部與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關于發布**批異體字整理表的聯合通知》要求“停止使用的異體字中,有用作姓氏的,在報刊圖書中可以保留原字,不加變更,但只限于作為姓用”,1986年6月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于廢止〈**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重申,“姓氏用字可以使用被淘汰的異體字”,這些規定說明了只有姓氏用字可以使用被淘汰的異體字,言外之意,人名(“姓、名”中的“名”,或“姓、名、字”中的“名”與“字”)不能使用異體字。
 
     由此可見,姓氏中的異體字受到了保護,但名字中的異體字并沒有得到保護。其實現實生活中,作姓的異體字比較少,而名字中的異體字出現的較多,古今都有,如古代的畢昇(升)、曹霑(沾)、翁同龢(和)等,現代人名中常用的有“喆(哲)”、“堃(坤)”、“甦(蘇,‘蘇’的繁體字)”、“淼(渺)”、“犇(奔)”、“崑(昆)”、“樑(梁)”、“炤(昭)”等。對此怎么辦?1997年公布的《報紙編校質量評比差錯認定細則》第20條規定:“報紙上不得使用異體字。但本著實事**的精神,人名(特別是古代人名)中的異體字允許使用。”但這只是指報紙,其他地方呢?我們認為,其他地方古人名字中的異體字,還是允許保留,如近日央視一欄目在介紹古代書法家“趙孟頫(俯)”的書法藝術時就保留了古人名字中的異體字;而今人名字中出現的異體字,則應改換為規范字。當然這點可能一時難以做到,但仍要努力去做。
 
 
       在此補充常見的幾組異體字,以便我們更多地了解一些異體字的情況。(括號前的字是規范字,括號里的字就是已廢止使用的異體字。)
                 布(佈)采(採) 恥(恥) 床(牀)
                 唇(脣)朵(朶) 鵝(鵞) 糕(餻)
                 粳(梗)掛(掛) 果(菓) 跡(跡)
                 腳(腳)杰(傑) 韭(韮) 況(況)
                 瑯(瑯)淚(淚) 麻(蔴) 脈(脈)
                 貓(貓)炮(砲) 棲(棲) 墻(牆)
                 卻(卻)群(羣) 膳(饍) 尸(屍)
                 挽(輓)效(効) 泄(洩) 兇(兇)
                 煙(煙)詠(詠) 岳(嶽) 韻(韻)
                 災(災)占(佔) 志(誌) 周(週)
                 注(註)妝(粧)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