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梅州日報
新年伊始,大埔縣百侯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游人紛至沓來。中西合璧的肇慶堂,古典大氣的通議大夫第,風情濃郁的三十六巷,讓游人流連忘返。作為我市頭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韓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帶建設重點之一,百侯鎮堅持特色發展,圍繞古色漫游文化等主題,加快美麗鄉村景區化,全力打造升級版4a景區,人氣、名氣日益增長,古鎮煥發出新活力。
完善基礎提升旅游景區
在陰雨綿綿的冬日,筆者在剛剛完成**修復的三十六巷景區里看到,巷子整齊劃一,形狀相似,新添的排水設施讓鵝卵石地面不再有積水,墻壁上一幅幅生動活潑的“涂鴉”成為獨特風景。
這只是該鎮推進景區建設的一個縮影。作為梅潭河沿線大東、楓朗、百侯、湖寮、三河等5鎮文化體驗旅游產業帶的一個重點,該鎮主動對接,扎實推進“百侯印象”“耕讀世家”“古巷風韻”“墟市舊夢”“侯北人家”五個旅游片區建設。據該鎮相關人員介紹,在成功獲評***4a景區的基礎上,2015年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對三十六巷及其消防配套設施進行修復、完善,完成了東山休閑小公園建設、楊氏家廟“宗祠文化展覽館”、谷詒堂“進士世家”展覽館的布展和景區綠化、亮化、凈化提升工程,大力實施永慶公園特產商店、旅游公廁、驛站等項目建設;進一步理順旅游公司管理機制,充分運用各類媒體對景區動態、人文典故等進行線上推介,在假日大力開展營銷,精心策劃“國學講學”等文化互動推介活動。此外,為打通一批連接路、建成一批致富路、打造一批景觀路,先后投入300多萬元完成了侯南、曹鲇、舊寨里等村道合計近10公里的道路改造,永慶公園至侯南村體育場道路和耀鳳大道瀝青改造等系列景區配套建設;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廣泛發動鎮村群眾開展植樹栽花、見縫插綠等活動,大力開展“三清”“三邊”行動,積極實施衢亨小公園、侯南雙隆瓷土礦礦跡整治等鎮區環境治理工程。
“2016年將繼續抓好旅游景區提升工作,有序增加游客公共休息設施、休閑酒吧、鄉村農家樂等配套服務設施,探索發展文化體驗項目,實現整體優化,力爭有新突破。”百侯鎮黨委書記廖昌元說道。
農旅結合助**色農業
“家門口就有公園,每天都可以來這兒休閑娛樂。”在百侯鎮蜜柚公園里,一位正在散步的古稀老人說。作為該鎮“農旅結合、果園變公園”打造的一個典范,蜜柚公園建有自行車休閑綠道、游覽體驗木棧道、蜜柚觀景平臺、千年古榕樹景觀游步道和侯北新村休閑區等旅游休閑點。
像蜜柚公園一樣,該鎮引進華農互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試水“互聯網+”,規劃打造了集種植體驗、觀光采摘、生態餐飲于一體的現代高新技術農業示范基地。目前,該項目前期100多畝土地已完成租賃,部分種植大棚及配套設施正在實施主體建設,先期已實施良種西紅柿、蛇形瓜等農作物試種工作。“今后,外來游客不僅可感受百侯深厚的人文底蘊,還可體驗生態農業園的采摘樂趣;甚至可在網上訂單種植,這里直供宅配到城市家庭。”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近年來,該鎮在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同時,加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推動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以侯北蜜柚公園、曲灘嘉寶果、武塘早脆梨及新樂千畝蜜柚等基地為示范點,輻射帶動全鎮農戶擴大各類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并形成了紅肉蜜柚、嘉寶果、早脆梨等特色農產品。2015年,新增蜜柚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1512畝,特色農產品基地2個,總面積累計達20081畝,還積極引導興瑞、漢峰等規上農業企業申報農業龍頭。迄今為止,全鎮省、市、縣農業龍頭企業總數突破9家,農業合作社31家,百畝以上農業基地44個。同時,結合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投入幫扶資金1200多萬元,引導幫扶單位支持建設和完善鄉村旅游設施,大力建設美麗鄉村。
“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不僅能將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也讓村民享受農業開發和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該鎮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