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鄉村旅游規劃較容易出現的5個弊端,你必須知道!

      


旅游產業觀察 昨天

【正文

自從黨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相繼提到鄉村振興概念后,國內各地掀起了一股鄉村振興熱。村里有條小水溝就要搞農家樂,村里有幾畝菜花田就要舉辦油菜花節,好像鄉村旅游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唯壹方向。

各路投資者也從中嗅到了無限商機,在鄉下相中一塊地,就大張旗鼓搞開發。渴望帶動農民發家致富的村官們,對此也來者不拒,但問題是不光大多數村官不懂旅游開發,投資者也不懂,導致很多鄉村旅游項目虎頭蛇尾,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既破壞了鄉村原有的生態環境,也浪費了資源。當下鄉村旅游項目規劃存在5個弊端:

1、主題內容雷同,歷史文化要素深度不夠

復制文化成為鄉村旅游建設的一陣風。我國大部分的鄉村旅游或休閑農業都基本呈現同質化的問題。比如關于花海,除了規模不一樣外,其它可能大抵相同。再比如農家樂的問題,幾乎就是簡單的餐飲,再加上棋牌、釣魚,就沒有其它的內容了。觀光、體驗方面也幾乎是雷同的,不能體現一個地方的特色農業和文化。

各色的花海、各色的違法棚內“生態”餐廳、各色的農耕文化、各色的稻田藝術、稻田酒店、民俗展示、婚慶等,鄉村再一次成為千篇一律的鄉村,而核心的魂、自身的特色、差異化競爭在建設過程中鮮有挖掘。沒有獨特產業的鄉村從空心化到回歸,zui終依舊走向空心化,如何考慮產業、如何留住勞動力、如何升級特色、如何打造獨壹無二的三生體系,是鄉村旅游建設的核心。

在鄉村旅游建設過程中,文化是發展核心競爭力。隨著旅游消費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景區開始意識到文化內涵的重要性,特別注意挖掘本地古老的歷史傳說、名人、文物等等,試圖以文化的魅力來吸引游客。然而在文化挖掘方面,卻又存在淺顯、雷同的現象,使得一些文化缺乏生命力,激不起人們興趣。

更有甚者,對某些錯誤的價值觀進行充分宣導,諸如女權農莊等層出不窮。如何將文化作為載體,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提高鄉村旅游的體驗深度將是鄉村旅游建設的核心。

2、缺乏旅游管理人才,忽視軟環境治理

很多鄉村旅游景區為減少管理成本,就在本地隨便招了幾個人對景區進行管理和運營,有的甚至就是幾個村管干部在管理,有的可能還會在村里找幾個低保戶作為臨時管理員,為他們解決工作問題。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往往不如人意,旅游管理是非常專業的學科,就必須要專業人士來負責。

地方抓旅游,往往注重硬環境的建設,卻忽視軟環境的治理。比如宰客、服務差,這些在大景區的通病,也在本應淳樸的鄉村旅游中出現,這就大煞風景了,也失去了鄉村旅游的獨特價值。

3、規劃太整齊劃一,太高大上

整齊劃一不好嗎?這要分地點。現在去一些鄉村,總能看到整齊劃一、色彩樣式相同的房子,平整筆直的路面。看起來似乎整潔漂亮,其實與大自然不協調,與農村本味不協調。對于看慣了城市整齊劃一的市民來說,再來農村看同樣的復制品,又有什么意義呢?

鄉村旅游的落腳點是鄉村,游客去農村主要還是想要體驗鄉村特色和風情,如果把鄉村開發得太過豪華,太過高大上,反而失去了鄉村旅游的意義。開發鄉村旅游,萬萬不能摒棄了鄉村的質樸與自然。

4、整個旅游項目與村民無關,鄉村原味不夠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在發展田園綜合體建設定位上,要確保“姓農為農”的根本宗旨不動搖。一方面是因為開發田園綜合體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農民收入,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只要農民當家做主,把鄉村旅游項目當做自己的,他們才會珍惜,才有干勁,才回主動去維護景區形象。

鄉村的原味不只是自然風光,更要融入鄉村的生產、生活,鄉村的淳樸風俗,以及鄉村的社會治理方式。尤其是傳統的治理方式,宗族、家族,包括今天的村民自治、村規民約等等。這些原味是要結合鄉村的現實,不要刻意去打造,從而形成一個原汁原味的鄉村圖畫。

5、片面追求建設,忽略宣傳推廣

隨著近年來旅游消費的不斷升級以及國家對鄉村旅游建設、旅游扶貧的重視,鄉村旅游的發展步伐不斷加碼,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與配套服務日益完善,景區面貌也日新月異,但是游客量卻未曾增加,究其原因,就在于景區對宣傳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景區尚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

游客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需要對游客整個的消費過程深入分析與把脈,解決好“游客為什么來、什么游客來、游客怎么來、游客來了干什么、怎樣讓游客介紹人來”五大步驟。對此,許多的鄉村旅游建設者籠統的概括為:城里人來、到鄉里來感受、開車來、體驗鄉村、美的地方自然會吸引人來,根本沒有對景區的受眾人群、出游目的進行細分,相應的推介也就更加無從說起。

中國的鄉村數不勝數,憑什么讓游客覺得這個鄉村就是獨壹無二?更有甚者,鄉村建成大公園,游客何不直接在城市公園走一圈?在鄉村旅游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特色與亮點,并以此為名片進行重點宣傳與推介,為游客帶來“不得不來、必須要來”的精良體驗。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4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