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到了,景區老板必須注意的13個問題,弄不好游客怨聲載道!

      


旅游產業觀察 3天前

編者按國內*具影響力的旅游財經評論新媒體

旅游產業觀察有話說:

旅游從業者黎大釗先生總結下景區運營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和細節,以供旅游人和游客參考!


一、景區位置不好找,導航出錯、指示標示不全或不明顯




很多景區大多建在城市郊區,只有輾轉偏僻的支線道路才能到達,這對于許多游客的耐心是一大考驗。如果沒有連續的清晰指示牌,或者導航上有明確的景區名字,很多游客就會抓狂。


我都想,連個指示牌都不能連貫,你就敢開門迎客,你真是把自己看的太高了!你是在欺負游客弱智嗎?真是把自己當成酒香不怕巷子深了。。。


二、景區員工服務意識淡薄




很多時候,大家都有體會,愛屋及烏。如果一進景區,感覺員工懶散怠慢,三五成群在聊著家常,問個問題無人回答或答非所問,售票檢票一臉山大王般鄙視的熊樣,你可能心里馬上就會一涼。再好的風景,也會變成灰白色素描。拜托讓你的員工有點微笑的自信好不好?


景區服務還不能簡單等同于某某餐飲、某某酒店等,景區是一個綜合體,做好了景區負責人,再經營其他如餐飲、酒店、商城等個人認為都稀疏平常。因為一個好的景區,這些方面都會**涉及。之前本人從轉發過一個“海底撈你學不會”的帖子,其實海底撈的服務打心里就是一種事前預料和經驗總結,可以理解為有慣常和遷就顧客的行為,而不可以有這樣的思維。顧客真正是上帝,你就把他想象為你景區的“黑卡”用戶,把他想象成一個檢驗你耐力和服務意識的使者,你才能用心傾聽顧客的訴求,并���心解決所有問題。


三、停車場不夠用,人車不分流




很多景區投資人在做規劃之前根本沒有預留適度的停車場位置,做1-2百個停車位就覺得大的不得了,坐井觀天。你都沒有分析下,每天停車場停滿你**能接待幾個游客?你的巨額投資何時才能回本?停車場的大小不光是堵車的問題,更是讓人堵心的問題。“每逢假日難停車”成了各大景區心里的痛,一到節假日,與巨大的客流量對應的是停車位的數量無法滿足,停車場總是車位緊俏,而且停車費也水漲船高。


客戶對于一個景區的評價有時候是很難以捉摸的,他可能在這里吃得好、玩得好,高高興興準備走時,卻發現“停車費這么貴”,于是差評就在所難免。


景區管理者要想清楚,車輛的價值有多大,游客到你處買的門票值幾何,若車輛得不到很好的看管和停靠,游客哪有心思在景區內游山玩水?


再有甚者,規劃時未考慮到人車分流,結果到旺季,景區內外人喧車鳴好不熱鬧!苦了保安大哥,你就是長三頭六臂也指揮不過來啊。更別談出現車禍,影響的又豈止是兩家人的旅游興致?


四、景區廁所配套差




曾有一位管理者說:‘看一個企業的好壞就看三個地方,一看水房,二看賬房,三看庫房。看水房(或廁所)就知道員工的敬業程度。作為景區,個人認為對廁所的建設投入大小可以看出景區投資人對待游客的尊重程度,而廁所衛生保持程度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團隊的工作狀態。現在絕大部分景區廁所存在諸多的問題,一是臟亂差,蒼蠅亂飛,衛生條件不達標;二是數量少,分布不均衡;三是男女廁坑比例不均衡;四是沒有充分照顧到老人和小孩兒的實際需求,立便蹲便設置高度千奇百怪;五是投入不重視,大投資造酒店商城,廁所則相形見絀。


五、景區不做預案,過度和過早營銷


景區配套能夠提供多大的游客容納度,景區管理者要自己分析,切記盲目開門紅,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結果游客來了后滿是差評,形勢就會急轉直下。開業時一定要有試營業期,很多問題要做提前預案。讓景區慢慢火起來才是正道。


六、規劃不合理,缺乏必要休息場地


許多景區占地面積很大,游客轉下來需要很長時間。這時,如果路途中間沒有休息的長椅、零食礦泉水售賣、廁所、抑或沒有遮陽和防雨等設施,就會給游客帶來痛苦的體驗。


七、虛假宣傳或被虛假宣傳


有些景區提前發布廣告,到臨時臨危卻發現項目上不了,也不給游客一個解釋或公告。抑或明明在網上看到景區有這些項目,為何來到卻發現根本沒有?自媒體發達的今天,這種情況時常出現。其中原因,也可能是景區背了黑鍋。一些自媒體在旺季來臨前,往往會通過網上搜尋一些景區信息,不加辨別地進行推薦。但很多消息往往都是之前景區或農莊的項目介紹,而現在這些項目早已變更。


這就要求我們景區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的官網和官方賬號,及時更新信息。另一方面要和主要自媒體保持充分聯系,建立良好的媒體關系。


八、沒有游覽圖,不知有什么景點,瞎走亂撞




在許多傳統景區內,進門都有一份導游圖,告訴游客景點的分布以及表演項目的時間和區位。


但是在許多景區里,游客進去以后就是讓其自由散步,走到哪里算哪里。既沒有導游圖介紹特色和游玩項目,也沒有工作人員去主動指引。


實在搞不明白,這等景區管理的傲慢和自信來源于哪里?


九、欺客宰客,認為一個游客只會來一次


宰客不僅在傳統景區內泛濫,在如今許多景區內依然存在。有些景區平時顧客比較少,到了節假日開始坐地抬價,平時一瓶水賣2塊,到了節假日就是5塊。一瓶王老吉平時4塊,旺季8塊,看到桶裝面塊賣完了,*后10桶一桶10塊,還寫個大招牌,那個黑啊,你怎么不把鍋底灰抹把到臉上?這些都凸顯景區管理的混亂!!!


如果說“一次性消費”屬性的傳統景區宰客還能理解的話,那么講究高頻消費的農莊宰客,就只能說是自掘墳墓了。

十、把“有機、生態、云霧”當招牌,舞弊為實


許多景區或農場餐廳打著“有機、柴雞”的概念,出售高價飯菜,動輒一份燉雞上百元。但是如今的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縱覽農莊內,蔬菜不過數畝,散養雞不過百只,如何相信餐廳里都是農場里自產的有機蔬菜、散養柴雞?


十一、景區員工多為親戚,相互之間各不買賬


部分景區因涉及到門票、餐飲接待等諸多放權空間,又不放心職業經理人,于是乎就安插很多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結果致使管理團隊內耗很大,管理者放不開手腳,導致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可怕的不光是員工中有親戚,而是親戚之間還勾心斗角,導致管理層和員工分為幾派,各為其主,明爭暗斗,好不熱鬧!


十二、景區老板搖擺不定


很多景區老板在景區投資之前興致勃勃,規劃完了后越建越沒信心,于是到處考察,四處找專家。把自己的親戚、朋友、戰友、同學、官場領導一一請到現場指導考察。結果你一言我一語,景區做成了四不像。對于外請團隊也是,人沒有進來之前拜做神仙,相處久了就覺得稀疏平常,再也聽不進只言片語。搞得自己六神無主,管理團隊唉聲嘆氣。其實做景區就是玩的創意,只要是別人沒有的,都可以大膽去嘗試。管理團隊也要有糾錯的空間,成熟的模式固然可以照搬,但物是人非,同樣的建筑,同樣的模式,若沒有別人團隊和團隊核心的***睿智的管理,你鸚鵡學舌的模仿也只會成為東施效顰。




十三、適度的放權機制


做為景區管理者,他要面向諸多人群,單一個游客群人員就夠龐雜。都說人心難測,同樣的問題同樣的處理,這個游客可能覺得很滿意,但換一個人可能就會大吵大鬧。景區永遠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解決所有問題。筆者管理的景區曾經試圖把所有的游客問題及處理方法編纂成冊,可發現員工學習后照搬照抄,和游客時常爭執不休。不是員工不用心,也不是冊子不真實,而是時過境遷,千人千面,不可同日而語。如游客在景區內被野蜂蟄傷了,之前我們主動用車帶游客去看病并退還景區門票款,游客很滿意。可**次處理時另外一個游客不滿意了,說這不行,這次跑這么遠來,風景沒看成,下次還要來,必須在提供2張門票。為此爭執了很久,我巡視時剛好發現,及時訓導員工,別人還想再來是對景區的看重,不要因小失大,給他開上專票,下次來免費游玩即可。像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勝枚舉,景區投資人對管理者的放權程度決定了事件處理的及時和滿意度。只是需要在內部做好登記和事件的備案即可。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