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增長15倍,收入增長54倍,日照旅游25年發展被總結為“日照模式”

      
 
                                                          來源:齊魯晚報 


 
   每到旅游旺季都有數以萬計的各地游客來日照看大海、洗海澡

現在,每年有3000多萬的游客慕名來到日照,特別是旅游旺季,每天20到30萬的游客量,其發展可以總結為“日照速度”。中國社科院的課題專家組認為日照旅游迅速發展有其獨特性,可總結為“日照模式”。回顧20年來的發展歷程,日照旅游產業從“弱小”到“主導”,從“不名”到“有名”,旅游市場從無序到優化,旅游產品從單一到豐富,逐步發展。

>>2013年接待3153萬游客
縱觀日照旅游業的發展,從1994年起步時年接待游客21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9億元,至2013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153萬人,實現旅游收入210億元,20年發生巨大變化旅游人數增長15倍,旅游收入增長54倍。
2013年全市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達到了14%,旅游產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景區景點由1家發展到現在的40家,其中A級景區14家(其中4A級5家,3A級8家),國內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4個。旅游飯店由157家發展到2800余家,其中**酒店達到35家;旅行社由1家發展到131家;旅游商品、紀念品定點生產單位從無到有,發展到34家,大型旅游購物商場8家;旅游直接從業人員20余萬人,其中持證導游員達到2300人,是1994年的30倍;基本形成了旅游各大要素齊全的配套服務體系。旅游業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增加社會就業、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支柱產業。
2013年以來,市政府成立了由11個部門組成的旅游旺季綜合執法辦公室。2012年在全省暗訪游客滿意度調查中,日照榮登全省全年滿意度**的佳績。
>>全力推動濱海旅游
2000年,日照市政府投資3700萬元高質量地完成了北沿海路路基及道路硬化、綠化、美化工作,成為連接濱海旅游各景區的綠色通道。北沿海路的建設推動了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的開發,當年即開工項目18個,完成實質性投資1500萬元。2002年,對萬平口景區進行提升改造,堅持高層次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拆除一些不合理建筑,突出生態、海洋、科技主題,建成了山東省*大的海濱休閑度假廣場—萬平口廣場。在旅游旺季,萬平口廣場日均吸引游客3萬人次以上。
自2003年始,投資14億元,打造了占地9.2平方公里的日照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成為國內獨有的集“動水”與“靜水”的水上運動項目大全,并于2007年、2010年兩度舉辦國內水上運動匯,創造了國內獨特的“水上運動之都”的城市形象。
2010年按照生態、自然、和諧的理念,建成了陽光海岸夢幻海灘公園,南起萬平口風景區,北至太公一路,全長2650米,成為日照市休閑度假旅游的新亮點。

>>打造“水上運動之都”品牌
2002年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在深入分析日照優勢資源的基礎上,提出打造“水上運動之都”城市形象品牌,實施了一系列城市改造工程。2003年市委、市政府在一片天然瀉湖的基礎上改造建設了世帆賽基地,并于2004年9月成功舉行了國內帆船錦標賽,被國家體育總局稱為“中國**、亞洲*大、****”。
目前,全市共有游船548艘,5000多個客位,游艇公司6家,帆船88艘,每年夏季都會有來自國內和世界的水上運動愛好者參加國際帆船夏令營,帆船已經從競技比賽項目變為廣大游客青睞的體驗旅游項目,絡繹不絕的游客由此深入大海領略海洋的魅力。
>>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
2006年,日照修編的《日照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日照市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明確提出日照城市性質定位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臨港工業和海濱旅游業發達的陽光城市”,將旅游業作為日照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極。
目前,全市共有旅游廁所近400個,其中**旅游廁所20個,在市區主干道、高速公路所有出入口以及通往主要景區的道路共設置旅游指示標識110塊,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旅游標識體系。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政府累計投入資金68億元,十二五”期間將投入400多億元用于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城市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6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33平方米,位居全省**位,使建設“宜居”城市與建設“宜游”城市結合起來,為游客創造良好的城市旅游環境,打造獨具特色形象鮮明的宜居宜業宜游城市。
>>漁家樂一開始只有六家
20世紀90年代,日照海濱旅游日益火爆,同時面臨旅游接待設施不足的瓶頸問題。恰逢每年的6—9月為休漁期,廣大漁民勞動力閑置,發展漁家客棧,使漁民休漁不休閑,這樣既能緩解游客蜂擁而至所帶來的住宿壓力,還能解決勞動力閑置,增加漁民收入。
1999年4月,日照選定在秦樓街道王家皂村6戶條件較好的農戶進行試點,打造漁家客棧,推出“當**漁民,過**漁家生活”、趕海、乘船出海、參觀海水養殖、舉行篝火晚會等特色旅游活動,開展漁家樂民俗旅游接待,開啟了日照市鄉村旅游篇章。至目前,發展到30個民俗村的8萬多張床位,占全市旅游接待總床位的50%以上。

>>鄉村游成為又一亮點
在推進鄉村旅游發展進程中,堅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結合實際,逐步形成了“茶、花、果、林、漁、村、鎮”七大鄉村旅游產品發展格局。到目前,全市共擁有旅游強鄉鎮9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6個,旅游特色村12個,精品采摘園7個。2013年我市鄉村旅游發展迅猛,接待游客達到1135萬人次,實現收入73.5億元,占旅游總收入的35%,成為日照旅游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以“漁家樂”為例,旅游旺季期間,各民俗旅游村一鋪難求。據統計,喬家墩子民俗村進入7月份以來,每個周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3萬人,家家爆滿。周末民俗戶房間價格一直保持在240-300元之間,非周末房價也在140-180元之間,全村僅住宿一項每天可收入300萬元以上、每天綜合收入高達690萬元。
未來日照規劃著力打造國際知名的濱海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康體休閑旅游目的地、自駕車旅游目的地。力爭到2020年,建成1個5A級旅游景區、1個***旅游度假區、新建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大力提升鄉村旅游水平,突破海上垂釣、游船、潛水等旅游項目,建設好***海洋公園,建設好獨具特色的濱海休閑度假勝地。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