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展览网>资讯中心>行业动态>惠州市区两江四岸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公示
惠州市区两江四岸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公示
时间: 2006/7/19 0:00:00        来源: http://www.cnworld.n        浏览量: 318504        字体选择:     
  正在建设中的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将于明年7月**建成,城市景观环境质量将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启动“东江游”打好基础,我局于2005年9月委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惠州市区两江四岸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规划方案(评审稿)经多次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和不断修改完善,于今年6月27日原则通过了由省建设厅与惠州市政府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为征求广大市民意见,进一步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现将规划主要内容予以公示(注:如想了解规划详细情况,请登陆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网站http://ghjs.huizhou.gov.cn查询),如有意见或建议,请来函来电至惠州市规划建设局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联系人:巫惠斌,电话0752-2117632,电子邮箱:byzx211@sina.com。
                                                                         

惠州市规划建设局

    东江与西枝江在城市中具有生态、景观、生活三大功能。按照《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定位,东江、西枝江为滨江文化休闲主轴,是集生态、景观、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重要绿色发展轴。本次惠州市区两江四岸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的编制旨在为东江游的开发建设建构科学合理、富有活力的旅游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创造独具特色的两江四岸空间形态和亲切宜人的景观环境,提供富有实效与可操作性的旅游景点建设及旅游开发引导依据。
    
    本次规划对于惠州市区两江四岸旅游资源的开发实施而言,只是一个总体的旅游开发引导依据。随着每个地块和项目的建设实施,还需要更深入的详细规划设计,这些局部地段的设计应符合本次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的总体构思与规划要求,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加以发挥与再创造。



**章: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1.1项目概况
    东江是惠州的母亲河,在市区范围内由东向西呈“V”字型横贯惠城区,与西枝江相汇在城中,将城市划分为江南和江北新城,是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兼有都市景观和自然风光的蓝色生态型景观轴。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具有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其*为突出的特点是以自然山水为核心的生态城市格局和以“四东文化”为品牌的城市文化特色。本次两江四岸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要求以沿江景观设计为重点,坚持保护与展示两江沿岸自然景观特色与城市特色的延续性,形成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现代生活和谐统一的东江旅游景观带。
    规划范围:东江段:下游至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上游至中信东江大桥,长约18公里;西枝江段:下游至东新桥头,上游至三环路西枝江大桥,长约6.9公里;新开河段:长约2.6公里。全长约27.5公里范围内的关键地块或具较大面积的地块(具体详见详图)。
    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1.2“东江游”开发前景
    惠州城市经过近二十年的力量积蓄,初步实现了跨越东江向江北发展的宿愿,摆脱了旧城狭小的空间。此时,东江开始从人们视野的边缘进入视线焦点,东江文化与旅游开发价值开始显现。东江以其在城市中特别的地理位置,是回应历史、展现时代、昭示未来的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城市重要景观带。如果说西湖是城市的后花园,那么东江便是城市的客厅,因此,东江、西枝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提升惠州城市形象、促进惠州市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带动城市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东江,以其深沉宏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在城市内部宽阔的尺度空间为基础,借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之东风,临惠州西湖之地利,开发其旅游潜力,应是众望所归之举。
    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市区旅游发展应以“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城市特色为立足点、以东、西两江的旅游资源开发为主轴,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增加亮点。城市旅游既是我市百里生态旅游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规划建设,提升惠州城市品味的有机整体。随着剑潭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两江四岸的进一步整治改造及美化亮化工程的实施,东江更显惠州“母亲河”的魅力,通过金带街、水东街、合江楼、朝京门等的修复和重建,把东江开发建设成为惠州城市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1.3 现状分析总结:
1)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但历史遗存保护不够——沿江文化历史特征缺少足够的“呈现”。
    •两江四岸水域风光及生物景观资源丰富,但特色不够突显,人工开发利用不足。
    •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遗址遗迹由于年代的久远及城市的改造、更新,现状遗存分布零散。丰富的纸质历史资料与苍白的现状反差明显。
    •除少数几个如金带街、水东街、中山公园外,其余均不具规模,且隐没于街巷、学校之中,缺少足够的表现和有效的影响力。
2)空间形态复杂多样——用地全线需要必要的“整合”。
    •沿江建设用地对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过度倾向,沿江建筑景观界面僵硬,缺乏韵律和连续性,公共开敞空间缺乏。
    •沿江节点空间分布零散,城市生态景观空间与沿江自然生态景观空间需要有效融合。
    •桥东、桥西老城地区多年各自为政的地块经营长达4.6公里的带状空间的集中展现,纠集了过多的功能和景观形态的用地,整体上呈现出一幅“凑合”的状态,彼此间缺少必要的关联和组织。
3)公共品质缺乏——城市活力需要全力“提升”。
    •旧城沿江部分目前主要为非公共领域占据,开放性较差。
    •两江四岸现状景观功能单一,城市的公共设施基本上远离沿江的地方,沿江地域无法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方便结合。
    •现状沿江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零碎,缺少足够的规模集聚效应。


**章:规划总则


2.1 规划目标:
    两江四岸旅游开发应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历史遗产为灵魂、继承弘扬**传统、服务市民和广大游客为目标,促进惠城区乃至惠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将本地区建成为惠州市区具有浓郁历史和现代文化气息的城市核心风貌区。
目标分解:
    围绕两江四岸旅游线路建设这一主题,着力实现三个任务:
    •景观系统组构——构建整体连续、局部成环的动态自然生态景观系统——基础
——体现东江的原真性格——区别于一般的人工旅游景观。
    •亲水愿望达成——构建自然和谐、大气开放的沿江开放空间体系——关键
——体现东江的公众属性——区别于其他城市用地和一般的开放空间。
    •文化品质传达——延续四东文化脉络,构建历史追忆空间体系—特质
——体现东江的文化品格——区别与一般的滨水空间。
2.2 指导思想:
    强化东江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经济生活三大属性,打造“自然和谐、大气开放”的东江旅游景观带。
1、自然生态属性。
    贯彻生态设计理念,建设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独特的生态东江。东江游只有实现生态化,将生态的理念融入到两江四岸的景观规划、建设之中,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既有现代化的设施,又有与大自然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东江旅游景观带的可持续开发,才能真正体现惠州作为中国**旅游城市的特征。
2、文化景观属性。
    历史文化是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东江沉积多年的文化底蕴值得打捞,深入挖掘惠州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质,将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力保护和弘扬惠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脉,展现东江独具特色东江文化魅力。两江四岸沿线景观规划设计力求使自然与人文特质有机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创造类型丰富、个性鲜明、富有魅力的东江旅游景观,增强东江旅游的吸引力。
3、经济生活属性。
    东江与西枝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巨大财富。惠州自古得两江交汇之地利而繁荣兴盛,而今,东江对于惠州仍具有可持续的财富创造效应。东江不只是一条视觉景观的河流、文化理念的河流,还应该是进入人的生活的河流,是一条共有、共享的河流,规划应给予游客、居民、市民对沿江的不同要求以同等的注意。
2.3 总体规划思路
1、城市中心区的生态走廊
2、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带
3、城市景观展示的载体
4、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会晤的场所


第三章:总体风貌定位与景观结构


3.1 岸线景观风貌定位
    根据规划范围内河道的基本特征、岸线土地利用及景观特色的不同类型,坚持利用和治理相结合、注重城市发展与提高生活质量高度协调、注重历史遗存的挖掘与保护的原则,将规划范围内岸线分为自然生态岸线、城市新区沿江岸线、旧城区沿江岸线三类景观岸线。
(1)自然生态岸线(东江:铁路桥下游至东江水利枢纽工程、中信大桥上游河段,西枝江红楼滩大桥上游河段。)
    景观风貌定位:形成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都市休闲旅游景观带,突出其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特色。
(2)城市新区沿江岸线
    景观风貌定位:营造风格、形式、色彩和谐统一的、时代特征鲜明的现代都市新城滨水景观带,打造**、舒适、绿色的现代滨水景观,整体景观特色应大气、简洁。
(3)旧城区沿江岸线(拱北桥至水门大桥地段;东新桥至白鹤峰东坡故居地段。)
    景观风貌定位:形成以明城墙为纽带、水东街为主轴,综合反映沿江文化,重点表现民居街巷、旧时水上生活、商贸文化以及近代桥东、桥西发展史为特色的历史风貌街区。
3.2“三区三线“控制(图8)
    为保证“东江游”旅游景观带景观风貌特色的延续性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本次规划对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域范围内的土地确立了“三区、三线”的规划控制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设要求。
    “三区”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三线”:分为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
3.3 地段主题化与景观结构
1、主题定位 
    相比较东江沿线的其他城市,这里应该突出其所在的粤东明珠的特别地理位置,并应强调它与惠城的整体联系——它是历史文化名城惠州的重要篇章。
    在惠城内部的定位可概括为——“展示沿江传统风貌和现代文明的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长廊”。
    而与一般纯粹的“历史风貌区”相比较,这里还应该强调它的时代成长性,即强调在时间长河中,沿江周边地带城市的成长与活力的再生。
    因此,可以将本地带的主题定位归纳为:“依托两江水系及惠州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展示沿江传统与现代风貌的城市滨水旅游区”。
2、地段主题化
    两江四岸在市区的范围非常大,需要在大的主题定位之下,根据具体地段的环境特征及历史遗存状况做相应的细化。考虑到现实的景观环境及历史遗存的空间集聚情况和城市主要桥梁干道对沿江的穿越,可将全线划分为三个段落。
    段落一:依托两江四岸沿线风光优美的水域和植被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带——东江铁路桥下游区间和东江中信大桥上游;
    段落二:以江北沿江经济带为中心的沿江城市新貌旅游景观带——江北南区沿江经济带、新开河两岸和惠沙堤沿线。各地段的旅游景观资源类别、规模,及可用地的规模和形态决定了各自表现的重点。
    段落三:即东江南岸从拱北桥至白鹤峰东坡故居遗址的历史风貌旅游景观带——北门公园至现惠州卫校和东新桥至水门桥区间;
3、景观结构
    规划形成“一环、二轴、三带、多点”的结构体系。由中心段江面开始,布局方面向东和向西渐次开朗、舒展;空间尺度方面也逐渐放大;建筑形式方面也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增加了时代的表现。
    一环:由东江、西枝江、新开河所环绕的桥东和东平半岛。     
    •沿线包括了桥东、桥西古城沿江;下埔、东平、水口城市沿江成长区;江北新区沿江经济带;
    •涵盖了历史文化、近代文明和现代文化景观。
    二轴:东江景观主轴线与西枝江景观副轴线。
    沿线统一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
    •挖掘东江两岸自然与人文历史景观,提高环境品质,保护历史风貌,把东江及沿岸地区建成“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生活休闲水景轴。
    •沿江旧有航运设施的改造利用及规划意向(包括有选择的恢复),如东新桥古码头、水门桥头处的惠州造船厂、下角糖厂码头等。
    •亲水空间的安排。规划沿江亲水公园、观景步道、游船码头、观景平台等。
    三带: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带、城市新貌旅游景观带、旧城沿江历史风貌旅游景观带。
    •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带——东江铁路桥下游区间和西枝江新开河口上游区间。在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以绿化岸线、改善生态为手段,因地制宜地形成都市生态休闲旅游以及水绿结合的生态景观走廊。充分利用原生态的自然条件进行绿化生态建设,注重绿化材料对空间的组织,开辟自然山水空间作为城市生态公园,形成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滨水景观。
    •城市新貌旅游景观带——江北南区沿江经济带、新开河两岸和惠沙堤沿线。结合江北中心区和沿江经济带的综合开发,开辟活跃的公共活动岸线,创造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现代都市新城滨水景观。适当增加多种类型的城市公园和公共开敞空间,通过点、线、面的景观设计,建构丰富的、多层次的以两江为主轴的绿地生态景观系统,以提升城市的生态形象。
    •旧城沿江历史风貌旅游景观带——在拱北桥至水门桥和东新桥至东坡故居区间。通过桥东、桥西老城区的保护改造,提升老城商业旅游功能,使整个桥东、桥西逐步成为历史文化鲜明、旅游功能完善的商业、文化、旅游的特色风貌区。


第四章:自然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惠城为两江交汇之地,一是东江,二是西枝江。东江是惠州的母亲河,气魄宏大,呈“V”字形东西向横贯城区,西枝江则较为纤巧秀丽,在城市中迂回蜿蜒,从东新桥汇入东江,共同将惠城区划分为江北新城、江南旧城和江东新区,从而形成两江四岸、三大城市板块的格局。
    东江和西枝江作为市区两条非常重要的水景轴线,两岸滨江绿地构成了惠城区的主要滨江景观轴,是城市景观组织和城市风貌展现的关键地段,通过沿东江和西枝江滨水绿地���合理布置,建设游憩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生态合理的开放绿地,发挥综合功能,形成城市绿色生态文化景观轴。
4.1 整体构想:
    以两江为核心,保护和整治为主要手段,将沿江自然生态景观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两江四岸生态系统网络,建构完整的山水生态城市格局。
    1)增加生态走廊,完善生态景观系统:规划以两江四岸为生态主廊道,通过滨江绿带、跨江桥梁以及与之相连的道路绿化带,使大面积的公园、绿地通过林荫大道、景观道路、滨水绿带互相串联,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
    2)建立合理比例的湿地生态系统:规划有梅湖滨江湿地公园(97公顷)、上东平滨江湿地(44.6公顷)二处,对湿地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结合地形地貌,反映湿地植物群落的特色,体现景观生态化,多样化的设计思想,提高湿地的生态效益和观赏性。
    3)结构上的变化:规划建议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绿化和景观资源:山体、水体、公园、绿地和湿地,对具有独特景观潜质以及空间变化且与重要城市空间交汇处将作为重点空间节点进行处理(如从市政府轴线延伸出来至新开河口的这段空间)。同时适当增加多种类型的面向江面敞开的城市公园和公共活动空间,通过景观的穿插、渗透组织,营造不同的景观风貌,为两江四岸建构丰富的、多层次的、以两江为主轴的沿江生态景观系统。
    4)景观视廊及景观轴线系统控制
    规划五条主要城市景观视线通廊,控制城市主要至高点之间的视线,并结合绿化形成绿色生态景观视线通廊。分别是惠州大桥视线通廊、东江大桥视线通廊、西枝江水门大桥至泗洲塔视线通廊、下埔滨江公园至江北沿江经济带视线通廊、市政府前的轴线控制。视线通廊的控制宽度不宜小于130米,视线通廊内不应有建筑物遮挡,另西枝江水门大桥至泗洲塔视线通廊、下埔滨江公园至江北沿江经济带视线通廊控制宽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少于50米。
4.2 景观规划
1、设计目标:
    规划期内建成三条主要城市沿江生态景观带,它们界定了城市呈江北片、江南片、江东片组团式发展的格局,这三条生态带是:①东江北岸:东江水利枢纽工程—东江生态休闲公园一东江公园(含市民乐园、期湖塘公园)—望江滨江公园;②东江南岸: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梅湖城市森林公园—梅湖滨江湿地公园—大中堂公园—文星塔公园—北门公园一中山公园—文笔塔一合江楼广场—白鹤峰公园—东江沙公园—新开河公园—上东平滨江生态湿地—中信大桥桥头绿地 (东西向);③西枝江沿岸:水门公园一下埔滨江公园—滨江绿带—东湖公园—曹师岭滨江绿地,包括新开河两岸休闲绿带。生态保护带宽度30米-500米不等。
2、规划布局
(1)建设生态湿地:
    ●上东平滨江生态湿地——占地约44.6万平方米,东江蓄水后,现有的滩地将部分被水淹没,但水深只有0.5米左右,依托现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成观赏性湿地公园。
    ●梅湖滨江湿地公园——占地约97万平方米,岸线长约3000米,现有滩地将近一半被水淹没,但水深只有0.4米左右,同时,在河滩地内因地形的起伏变化将自然形成水网交织地貌,规划结合地形地貌,建设成观赏性的反映湿地生植物群落的特色的湿地公园,结合南面的沙帽岭森林公园,远期定位为具有乡土田园风情的生态观光公园。
(2)增加公园绿地:
    ●大中堂公园——占地约46万平方米,该公园位于第三东江铁路大桥桥头,是自然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过渡区域,宜充分利用地形和桥头良好的山林景观组织富有层次感的植物造景,营造从自然生态环境到现代城市环境的过渡景观,主要选用植被有木棉,杜鹃,山乌桕等视觉效果较好的观花观叶植物,建成绿色休闲公园。
    ●东江生态休闲公园——位于东江北岸铁路桥至丰门坳,全长约4.5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约64.5公顷,江岸绿地*宽295米,*窄60米,根据水利部门资料,剑潭水坝建成蓄水后,公园地段水位标高约10.5左右。该地紧临江北西区,区位环境优越,规划结合惠博沿江路的改造,把惠博沿江滩地建设成东江生态休闲公园,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和低处亲水步道和栈桥的建设把惠博滨江公园、东江公园和规划的望江滨江公园连为一体,形成东江北岸的绿色生态休闲走廊。
    ●文星塔公园——位于下角东江大桥至惠州港码头之间,长约800米,面积约3公顷。规划建议在原址恢复重建文星塔,配以岭南传统园林中的亭廊,水榭等构筑物,结合东江水景,建成为以文星塔为标志,弘扬惠州历史文化的滨江公园。重建景点建筑应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依托江景,设计以大气和谐为特色,再现古城古迹的韵味。古塔周围规划成休闲广场与疏林相结合,供市民休息纳凉的场所,主要选用树种有樟树,小叶榕与垂叶榕等枝叶茂盛,遮荫效果好的高大树种。
    ●东湖公园——占地约11.9万平方米,位于长湖苑南面,为休闲公园。东湖公园位于规划东江新城内,设计将江水引入公园,结合植物景观,打造滨水的大面积绿色开敞空间。
    ●新开河公园——占地面积约8公顷,与江北市政府轴线广场隔江相望,位置**,规划为市民休闲公园。该公园包括水上部分和陆上部分,两者共同构成新开河自然生态景观。
    规划将利用人工开挖的新开河广阔的水上空间,开辟为城市水上公园,河口地带以大尺度、大空间的造景手法形成开阔的水面和起伏绿坡,成为城市中心生态人文的新亮点。规划建议沿江堤围及新开河北桥的规划走向考虑向用地内侧适当退让,使新开河公园与江面直接相连,这将大大有利于景观效果的营造和亲水活动的展开。新开河北桥应按城市桥梁标准设计,留出足够的步行观景空间。
    ●望江滨江公园——占地约35万平方米,是利用防洪堤外河滩地建设的以休闲、绿化为主,兼有防护功能的滨江绿色空间。可利用该区域的防洪堤外河滩地建成与水上体育项目相结合的体育休闲公园。在端午节前后,充分利用滨水的有利区位,举办赛龙舟,游泳等活动,进而带动整个惠州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东江公园——面积约11.9万平方米(二期),位于东江大桥至惠州大桥之间,该地段是江北新区与惠州老城区的交界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空间方面又是整个江北沿江经济带的聚焦中心,是惠州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区。考虑到它的特殊的区位环境,该公园应定位为美化城市环境、丰富现代城市生活、展现惠州地方文化和时代气息、供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城市滨水公园。
    ●期湖塘公园——公园位于江北8#小区,规划公园用地面积约16.1公顷,基地内现有水面面积约10公顷,是人民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性质定位:人民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型、游憩型综合性公园。
    功能组成: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小气候,为广大市民提供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健身游憩的环境优美的城市生活空间。全园包括主入口广场区、文娱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游览区、水上景观区等五个主要功能区。
(3)设立剑潭自然风景区:
    剑潭风景区位于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段,其范围包括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至第三东江大桥,是东江旅游景观带远期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剑潭自然风景区正好处在惠城区与博罗县城之间的中心位置,这一景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带动和促进下角片区、火车西站片区、江北西区以及博罗县城的发展。
    剑潭风景区规划应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游憩功能的开发上,增强游憩体验,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从而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规划中应该以丰富多彩的游赏活动作为切入点,从游人的切身需求出发去丰富旅游景观。该片风景区的开发应分为点——线——面三个阶段来完成:
**阶段:点状景观的确立
    即各景观组团的确定。该阶段的**步是依据不同生态区的敏感性和所承受的开发强度,同时考虑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对风景区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按照不同区域的特点分别建设不同景区,在保持总体风貌的前提下,营造东江沿岸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景区景观组团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1、 原生态游憩区
    风景敏感度和阈值都相对较高的地段,不进行过多的人为开发建设,以保持原生态环境为旅游特色,范围包括:梅湖城市森林公园,剑潭水库以及东江拐角处的卧佛自然山貌。
    梅湖城市森林公园:面积约270公顷,是东江旅游景观带远期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具有较高的美学质量和生态价值,公园定位为整个剑潭自然风景区的绿心,利用其良好的森林植被资源,规划远期建成为城市郊野森林公园,突出其自然生态的景观特色,丰富惠州城市公园的构成类型,充实山水园林城市的人文内涵,为游客和城市居民提供一处就在家门口的森林公园,使其成为东江旅游景观带中以“山”、“林”为元素的又一重量级旅游景点。在规划中,应严格限制该区域的工程开发强度,保护原生态环境,并以此为特色,组织以生态观光为主的游赏活动,亦可组织适当的不影响生态环境的运动挑战类活动,如登山攀岩,蹦极,溜索,荡索等,或野餐野营等游憩活动。 
    剑潭水库:水利枢纽工程建坝的这一区域史称剑潭,东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小于90度的弯,工程建成蓄水后,将形成一个形态类似圆形的“湖”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水面宽广,南北有高山密林作背景,景观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进行旅游开发。
    卧佛自然山貌:面积约14.5公顷山貌从江面上看,形态极酷似一平躺的佛像,故取名卧佛峰,因为此峰的阻挡,使东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小于90度的弯。
2、 半原生态游憩区:
    1)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及观光岛:随着大坝的建成,相对于大坝上游高涨的水位,观光岛相对地势较低,可充分利用自然沙滩设置以“沙”和“江水”为主题的各类休闲游憩活动。
    2) 东江生态休闲公园。
    3) 梅湖滨江湿地公园。
3 、现代游憩区: 
    大中堂公园。
**阶段:景观带的形成:
    在各景点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当地的旅游管理趋于成熟,景点人气开始上升,便可以考虑**层面上的发展了。这一阶段的规划应与东江水上游览路线的组织同步进行,主要是完善各景区间的交通联系,丰富沿江景观风貌。一方面水上游览路线的视线应保持畅通,同时各景点应保持大致的风格协调,沿江绿化(包括非旅游景点的绿化地带)应统一考虑。
第三阶段:景观面的整合:
    随着各项景观的成熟以及沿江景观风貌的形成,对各景观节点进行整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服务设施网络和经营管理机构。加强各风景区与周围城镇的联系,建立相互协调的旅游网络。
    在一日游旅游路线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可考虑在梅湖城市森林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设置民俗风情度假村,组织二日游,甚至多日游。结合旅游业的发展,鼓励当地住民参与旅游服务业,如开办家庭旅馆等。
(4)打造线形绿化空间:
    在增加公园绿地的基础上导入滨水绿带的同时也引入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滨水绿带的设置更有助于营造市民休闲交往的空间氛围和相呼应的景观环境。通过适当的人工处理和工程设施营造出尺度宜人、自然亲切的滨水绿岸,将人们所渴望的自然气息、绿林、江水等引入城市井然有序的环境之中,创造市民交往、游憩、休闲的公共活动场所,滨水绿带的建设根据滨江用地条件可采用并排式或串列式设置。
滨水绿带由五大部分组成:
    滨水休闲、漫步带——包括漫步道、亲水平台、休闲场地、埠头等,要求有良好的绿化和座椅、垃圾箱等设施,滨水处不设或只设简洁通透的低栏杆。
    景观绿化带——布置草坪、花坛、树丛植物培植要求采用自然式,不宜过于图案化。
    设施带——布置为休憩、漫步游人服务的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停车带、照明灯、垃圾箱、自动售货机等设施。
    自行车道——供自行车慢速骑行,路面铺装要有减速措施,人流密集地段要迫使骑行者下车推行。
    休闲绿化带——由草坪、游戏、健身、休憩场地,绿化树丛等组成,设有售货亭、座椅、公厕等设施,要求有良好的遮荫。

附:两江四岸沿江公园、绿地、广场一览表:
表一:现状公园绿地一览表:
 
 公园名称
 面积(公顷)
 规划建议
 备注
 
1
 东江公园一期
 9
 ——
 部分建成
 
2
 东江沙公园
 8
 开通小型游船码头
 已建成
 
3
 下埔滨江公园
 17.5
 增加沙下惨安纪念设施
 已建成
 
4
 中山公园
 2.5
 改扩建
 已建成
 
5
 东平中心绿地
 7.1
 ——
 已建成
 
6
 桥东滨江公园
 5
 ——
 已建成
 
7
 北门公园
 3.2
 与渡口所战备码头结合作为东江游的临时上落点
 建设中
 


表二:规划沿江公园绿地一览表:
 
 公园名称
 面积

(公顷)
 规划建议
 建设时序
 
1
 东江公园二期
 11.9
 结合主题城雕的设计进行重点设计建设
 近期
 
2
 期湖塘公园
 16.1
 与延伸至东江边的轴线空间统一规划建设
 近期
 
3
 东江生态休闲公园
 64.5
 利用环境优良的滨江滩地建设
 近期
 
4
 新开河公园
 8
 规模宜严格保证,景观设计注重与对岸的呼应
 远期
 
5
 东湖公园
 19
 使东湖公园内水面与新开河水贯通
 近期
 
6
 望江滨江公园
 35
 与水上体育基础结合建设
 近远期结合
 
7
 大中堂公园
 46
 利用环境优良的铁路桥头山岭建设
 远期
 
8
 梅湖滨江湿地公园
 97
 以滨江湿地景观为主的观光休闲公园
 远期
 
9
 梅湖城市森林公园
 270
 结合红花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建设
 远期
 
10
 上东平滨江生态湿地
 44.6
 湿地保护型观赏性公园
 远期
 
11
 白鹤峰公园
 2.3
 分近远期建设,近期建设面积约0.52公顷
 近远期结合
 
12
 文星塔公园
 3.0
 建议在原址重建文星塔
 远期
 


表三:规划广场与历史街区一览表:
 
 公园名称
 面积

(公顷)
 规划建议
 建设时序
 
1
 水门公园
 3.2
 以反映两江航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休闲广场
 近远期结合
 
2
 合江楼广场
 1.24
 与合江楼及古码头统一规划建设
 近期
 
3
 文笔塔(广场)
 0.9
 规模宜严格保证,景观设计注重与对岸的呼应
 近远期结合
 
4
 水东街
 11.4
 见规划指引
 近期
 
5
 金带街
 8.2
 见规划指引
 远期
 
6
 铁炉湖明清古街
 1.6
 见规划指引
 远期
 



4.3环境保护
    目前两江四岸环境质量尚属良好,其主要污染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沿江的工业污水、城市噪音和机动车的尾气。规划建议:
    (1)调整江南片工业布局,依法对下角沿江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部分符合保留条件的工业企业迁往火车西站、仲恺陈江、数码工业园等城市外围集中的工业园区内。工业项目坚持向陆域纵深发展原则,科学集约开发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引导产业向腹地纵深发展,避免产业园区沿岸线一字布局,并依法严格建设项目审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建议拆除糖厂烟囱,搬迁下角梅湖处的水泥厂、东江电厂等。
    (2)以沿江自然绿化为绿廊,适当加以人工干预,提倡生物净化环境,种植抗污染的物种,打造近代绿色工业生产景观区。
    (3)对市区部分沿江污水排放口进行截污整治规划建议对桥东东新桥头附近、下埔滨江公园排污口进行改造,改善其视觉景观。
    (4)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大力推进东江、西枝江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同时加强对江岸护岸林的建设和保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强两江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库容0.65亿立方米、水面15平方公里的人工水库,水体将丧失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对水体的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编制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惠州悠久的历史需要物质载体去体现,桥东、桥西(惠州府城和归善县城)即是这种历史环境的再现区。它为人们构建与历史会晤的场所,给人们生活带来多样性和趣味性,对其更新与保护应能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及社会活动积淀下来并传播下去。在功能定位上应以旅游服务、传统商贸为主,体现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征。
    按点、线、面相结合的规划思路,实施文化精品战略,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发掘或建设部分*能代表惠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物古迹、岭南文化代表作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点,创造惠州历史文化的**产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特色。
5.1景点规划
5.1.1 拱北桥至水门大桥地段
    本段的历史遗存集中,且有相当的规模和级别。包含有明代的拱北桥、朝京门、明城墙、清代的文笔塔、民国时期的望野亭以及中山纪念堂,黄氏书室等,涉及桥西具有一定规模的金带街,并连接水门路商业街。因此,本段可以明城墙为纽带,以前述内容为重要文化游览点,形成*具特色和气势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城沿江旅游景观带,以综合反映沿江文化、重点表现民居街巷和近代桥西发展史为特色,综合、浓缩地反映惠州府城风貌。提供文化价值浓缩、原真,布局紧凑的旅游观光活动。
    主要游览景点规划:
    1)北门公园(含拱北桥、朝京门):是*主要的国民**军**次东征的纪念地,桥西古城北端的标志,原汁原味的游览点,内有始建于北宋,明代永乐年重修的拱北桥等史迹。目前公园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本次规划建议在朝京门内安排东征纪念内容,命名为东征纪念馆。另对公园北面的渡口所战备码头适当改造,近期作为临时旅游码头使用,游客在游完西湖后,就近在此处登船游东江。(注:规划设想将东新桥处的古码头作为开展东江游的主要旅游码头)
    因北门公园已进行过详细规划设计,并将其定位为西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西湖与东江的重要景点,以文物恢复、保护为主的开敞型城市公园,并且已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基本建成,本次规划不再对其作特别说明。
    2)中山公园:中山公园位于桥西,作为惠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真实地记录了惠州在大**时期的历史地位,可定位为**纪念性公园,并将其与周边的明城墙,五一路和中山北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改造。贯通西湖与东江在这一片区的步行联系(长约130米)。
    考虑到中山纪念堂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旅游价值,应对其进行适当的修复与保护,同时将其作为中山公园的中心节点来引导周围其它景点的游览。以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雕像、中山公园门楼、中山北路形成公园的主轴,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规划恢复公园内的望野亭,隋井,苏轼啖荔处,野吏亭等景点;以纪念性活动和登高远眺、游览休憩等不同功能需要来划分、创造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园林空间;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和现有纪念性构筑物、人物雕塑等,对现中山纪念堂旅游保护性维修,并注重增加公园的可游性,适当设置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休闲娱乐设施;公园建设应做到**教育主题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严肃与活泼相统一。
    规划设想将这一区域作为西湖景区与桥西、桥东“古城游”以及“东江游”的旅游线路转换区,游客从西湖正门进入,游览各景点之后从元妙观出来一路沿环城西路至“五一路”旅游商品一条街进入中山公园,另一路游北门公园后沿着明城墙进入中山公园游览,登“望野亭”俯瞰气象万千的东江水和江北新城,接着游桥西府城金带街等历史街区景点,过东新桥游桥东县城之后从古码头登船游东江。
    3)明城墙:是惠州千年沿袭下来的文物建筑,是原惠州古城北门(朝京门)至惠阳门段(现东新桥处)。对重建的朝京门到文笔塔这一段明城墙进行修整,拆除其两侧的现有危旧建筑物,局部残缺地段可考虑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将其完善,形成从北门公园到文笔塔完整的一段城墙,增加古城游的氛围。
    4)文笔塔:规划将文笔塔周边(原惠阳县政府)旧建筑物拆除,开辟为以反映惠州书院文化为主题的小型文化广场,改变文笔塔现窝居一隅的局面,烘托文笔塔历史建筑的气势,与对面异地重建的合江楼相呼应,形成东江、西枝江交汇处标志性的景观节点。
    5)水门公园:
    面积约3.2公顷,分期分批拆除水门路东侧的现状建筑,进行环境整治,在公园内规划为以反映两江航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休闲广场。有关沿江的“航运文化”、“移民文化”和“船民文化”均可组织其中,从而与合江楼及合江楼广场内容相补充。惠州具有悠久的航运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惠州就已是东江中上游地区水上客货运交通枢纽,东江中上游的过往船只大都在这里停留和中转,抗日战争时期更是达到鼎盛时期。丰富的航运文化构成了东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虑到水门公园紧临东江与西枝江交汇处,同时原址保留的船坞塔架传达了丰富的航运意象,可充分加以利用,将该处规划为以两江航运文化为主题的,集休闲性与纪念性为一体的滨水广场。
    ●保留原有的船坞塔架,延续其历史文脉,将其整修改造成既有景观功能,又具有使用功能的景观构筑物,配合一定量的人物雕塑,航运设施,组合成生动的景观小品,再现往日航运繁华。
    ●充分考虑与水门桥左侧老城区的空间呼应关系,营造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活动的绿色公共开放空间。
    ●在广场南侧的沙下惨案发生地,刻碑记录其史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广场中部设置航运文化广场主题雕塑,与东新桥头处的文笔塔和合江楼相呼应,成为这一区段三足鼎立的景观标志之一,丰富这一区段的旅游景观。
    ●水门公园航运文化广场主题雕塑:依合两江交汇处的特别地形,塑造一船形造型雕塑倾斜地伸向水面,迎接周围目光的注视。
    里程碑:距沿江沿线重要城市的距离;收集重要航运公司名称、标牌。传达沿江所特别具有的长度与气度(东江航运+西枝江航运)。
    6)金带街保护改造:
    范围:位于环城西路至水门路之间,全长约300米,街面宽约4米,近期保护范围面积8.18公顷。
    规划目标:整修现存的文物史迹,改造成为古色古香、集文物保护 、人文历史研究、民俗风情展示、旅游观光和购物为一体的、具有惠州府城传统格局风貌的历史街区。
    规划设想:对金带街采用原真型的保护模式进行改造。保护金带街周围及现高营房、叮咚巷、文兴街、金带南街、金带街六巷等地块灰墙深巷的传统街巷风貌,传统民居及梅花馆、宾兴馆黄氏书室、杨起元故居、余道元故居、张屋等30余处传统建筑。强化保护区的建筑轮廓线和深巷青瓦灰墙的传统风貌。按清朝时期风貌进行维修复原,开发成为古色古香、集文物保护 、人文历史研究、民俗风情展示、旅游观光和购物为一体的、具有惠州府城传统格局风貌的历史街区,同时组织民俗游览、部分开发为家庭旅馆或茶室等,发挥其整体优势。(相关设计导则见金带街规划指引)
    7)桥西民居街巷: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远期将桥西的朱紫巷、尔雅巷、象岭巷、惠新街、都市巷、六角巷、陶沙巷等历史街区进行统一保护改造,建成反映晚清以来独具惠州民居特色的桥西历史街区。
    8)水门路商业街:统一规划和改造,沿街建筑风貌应注意与旧城建设风格的协调,反映旧城商贸文化氛围的持续发展。
5.2.2 东新桥至白鹤峰东坡故居遗址地段
    本段在惠州城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浓缩了桥东历史文化的精华。桥东史与惠州历史息息相关,俗称“有惠州就有桥东,有桥东才有惠州”,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设归善县治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说。规划考虑以水东街为主线,将古码头、铁炉湖明清古街、东坡钓矾石、嘉祐寺、归善县学宫、桃子园、苏东坡故居遗址(朱池墨沼、东坡井、德有邻堂、林婆卖酒处)、东平窑址以及沿街的主要历史街巷串连起来,将在传统商业社会中就诞生的水东街商贸文化、会馆文化、船民文化赋以新的内容,包括会馆形式的旅馆、餐饮、以及企业俱乐部或市民交流中心等。*终形成以水东街为主轴,以表现旧时水上生活、商贸文化、桥东建城史、沿江航运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客家文化、东纵文化的桥东历史文化旅游线。本段游览内容涵盖了四东文化中的东江文化、东坡文化和东纵文化,内容丰富。
    主要游览景点规划:
    1)水东街:
    范围:以水东东街、水东西街为中轴线,东至水东南路,西至新民街,南至上、下塘街,北至滨江东路。保护改造面积11.4公顷。街区内有明、清时期官宅、民居、商行等古建筑,主要有点翠陶瓷店、惠阳武装部旧址以及包公巷、大水巷、兴隆巷、苏屋巷等历史街巷。水东街是一条在历史、民俗方面均有特色的老街,形象化记录了惠州从一个古老的城镇发展成为繁华都市的故事。街道两侧临街的店屋虽较破旧,但其富有岭南传统商业与居住活动形式的骑楼街区格局与风貌尤存,昔日的繁华景象依稀可见。
    规划设想:保护典型的住宅和其它建筑,保护现道路格局和高墙深巷的传统风貌,有计划地进行维修,拆除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并将原地块作为传统民居迁建地。对沿街立面保存完整的建筑,采用修旧如旧的做法进行保护。搬迁密度过高的住户,妥善解决与道路规划的矛盾。改造成为惠州具有民国时期传统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保护和发展骑楼风格的岭南传统商业与居住活动形式。(相关设计导则见水东街规划指引)
    2)铁炉湖明清古街区:
    范围:以铁炉湖街(1至20号)及街道往北20米、和平直街(11号至127号)及街道往东、往西各20米为重点保护范围,近期保护范围面积1.66公顷。
    规划设想:采用原真型保护模式,修旧如旧,改造为���映明清时期民居建筑风格的传统风貌街区,保留其大部分的居住功能,筛选出部分明清风格特色浓郁的古建筑,将其开发成民俗馆,组织民俗游览及家庭旅馆参与整个历史文化景观带,丰富古街的旅游内涵。(相关设计导则见铁炉湖明清古街规划指引)
    3)白鹤峰公园:
    苏东坡故居遗址位于和平街历史保护街东侧,近期规划修整和恢复东坡故居遗址,结合铁炉湖明清古街,和平街,东坡钓矶石,形成以四东文化之“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休闲公园,面积约2.3公顷。
    建议远期搬迁卫生学校,建成苏东坡故居遗址公园,恢复相应的东坡遗址如东坡故居、东坡祠、德有邻堂、东坡井等;将林婆卖酒处建为“林婆酒店”专营林婆酒系列,并成为旅游定点就餐点和旅游商品购物点之一。
    (1)近期主要景点有林婆酒店,翟夫子茶馆,东坡亭,东坡雕像,“朱池墨沼”遗址,东坡书馆等。
    (2)建议在东江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前将东坡钓矶石用基坐架高到10.9米,以防被水淹没,并复建相关碑刻,在滨江东路加修亭廊等。
    (3)远期规划恢复东坡井,松风亭,东坡祠,德有邻堂等遗迹,建立一个完整,合理的东坡纪念公园。
    (4)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绿化景观建设,营造面积适宜的,供市民休闲**的硬质铺地广场,可适时组织苏东坡文化艺术节等民间活动。
    (5)远期结合苏东坡故居遗址公园的建设,在公园靠近东江侧重建嘉祐寺(现东坡小学内),增加旅游文化内涵。
    4)合江楼广场(含合江楼):
    合江楼是苏东坡寓惠时居住过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原先的合江楼已不复存在,规划在东新桥靠近古码头的位置异地重建合江楼,并将其规划成寓惠400多位历代名人的纪念馆。结合合江楼的重建,将其配套的广场规划为合江楼广场。(注:合江楼建筑层数为9层,高45米,底层展览面积为1030平方米。建筑造型为清式官式建筑风格,灰瓦白墙,铁红色柱子,彩画斗拱梁枋,顶部为重檐攒尖顶,每个角作锯齿处理,二层以上设挑台环绕,整体建筑逐步向上收分,造形挺拔俊朗。建筑物主要功能是展览和观光游览。)
    ——广场设计导则:
    (1)合江楼广场位于西枝江与东江交汇处,背靠水东街,广场内有拟重建的合江楼,景观位置十分重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所在的特别位置,以及作为游客服务中心的使用功能。
    (2)注意处理好与东新桥、合江楼之间的景观视线效果,广场用地范围内除合江楼和休息亭廊设施外不再建任何建筑物,以突显合江楼的雄伟气势。
    (3)着重处理好广场景观建设与古码头客流集散之间的关系。
    (4)广场景观设计要从总体上突出古朴、大气的格调,并与水东街历史街区的建筑环境相协调。
    (5)古码头恢复重建:历代以来东新桥古码头就是惠州城的主要码头,码头一直使用到90年代初,保存了历代的建筑遗物,其在惠州航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市博物馆收集到的东江出水文物达2万余件,其中大量文物是从两江交汇的古码头地段发现。规划结合合江楼的重建在原址重建古码头,并将其作为开展东江游的主要旅游码头。
    (6)合理设置广场出入口,结合入口集散广场和城市道路,设置绿化式停车场。 
    ——广场设施:
    名人雕塑: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寓惠名人,根据场地情况选择若干名人如苏东坡等,建设一个名人雕塑园。
    小型表演广场:在广场内安排一处小型表演广场,方便旅游活动的展开。
    亭廊、座凳:安排供游客和市民游赏休息的配套设施。
    相关诗文、趣味谚语、字词:包括歌咏沿江变迁的现代诗歌,苏东坡当年寓惠居住在合江楼时创作了大量诗词,可以在合江楼名人广场的小品中加以反映。
    5)其它游览景点包括:
    ——归善县学宫: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1946年,学宫为“广东省立惠州中学”;1954年9月改为“广东惠阳**中学”,又曾改为市二中;1978年复校仍称“广东惠阳**中学”。学宫专为奉祀孔子而设立,亦称“孔庙”。据调查,学宫又称大成殿,是奉祀祭拜孔圣、新任官员和读书人必到的朝拜之处。
    ——桃子园:“桃子园”原是清末**人士张靖山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兴建的一座庭院,院内的亭台楼阁、假山、碑刻、园林布局别具一格。现存的桃园庭院主要有书房和会客厅及一些碑刻。其通往后门的一半已成为桥东电子厂楼房,现在群众通称“张屋”就是“桃园”所剩的部分。
    ——嘉祐寺: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苏东坡谪惠时曾于此居住了一年零三个月。明初废,明万历年改建为城隍庙,后屡经修茸不废,现存建筑为清乾隆、道光年间所修。规划建议近期对其作保护性维修,并对游客开放,远期考虑结合苏东坡故居遗址公园的建设,在临江边重建嘉祐寺。
    ——东平窑址: 位于现东平窑头村内,从宋代开始,即为岭南两大瓷器生产基地之一(另一为现佛山)。



第六章 中心区沿江夜景灯光照明规划


6.1 规划总则
    1、目标
    围绕两江四岸的建筑、滨江广场绿地、桥梁等进行灯光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广告、标志牌、雕塑、小品等,创造形象突出、个性鲜明、富有内涵、记忆深刻的城市夜景形象。集中展现惠州城市格局和特色,体现自然、生态、绿色、休闲的城市夜景氛围,为东江夜游营造良好的城市夜色美景。 
    2、原则
    •**感:为市民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保障,减少交通事故,预防犯罪发生。
    •视觉舒适性:满足市民的基本审美要求,包括灯光颜色的搭配,面积比例,照明方式,灯具造型等,突出新城市中心区现代化的形象特征。
    •可识别性:不同地段不同类型建筑的照明要求不同,通过多样化的灯光组合,表现城市夜景的趣味性,将市民在白天对各种标志物的印象延续到夜间。
    •生态节能:绿色照明,引入太阳光能源,采用白天吸收光热储存能量,夜间释放能量转化为光能。大量采用节能型灯具,部分灯光控制可采用声控或光控的形式。
6.2重点地带及重要景点灯光夜景规划
    6.2.1 江北滨江景观带
    1、江北滨江带灯光景观规划要点
    a)为营造现代简洁的城市新区环境气氛,本区域的灯光景观建设应与沿江建筑和绿化相结合。
    b)沿江建筑在表现方法上,应尽可能地采用新型、节能、长寿命、**、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现代化的灯光材料, 不用或少用投光照明。
    c)在沿江绿地设置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灯光小品,增加趣味性、新奇性和神秘感。
    d)在灯光设备类型方面,可分区段的采用庭院灯、草坪灯、景观灯等,这些灯应照度低、光色暖、制做精细。这对于构成该区域别具一格的灯光氛围、营造温馨的灯光景观具有决定意义,对中外游客,将具独特的吸引力。
    e)设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和灯箱指引标牌、中英文说明。
    2、沿江道路灯光规划措施
    水路景观:沿江灯带、广场、绿化
    陆路景观:依街傍水的滨江公园;高层建筑
    通过水路、陆路景观的分级灯光设计使整条沿江路呈现典雅辉煌迷人的夜晚景观,力图把沿江的夜景景观演绎成为具有独具一格的现代化“灯光长廊”。
    a、沿江灯带:沿江堤设置景观灯贯穿于整条沿江路,无论是从船上,还是岸上,都将成为壮观的线状灯光景观,是滨江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
    b、沿江建筑组团表现方面,以高层建筑群为主要对象,并使其在亮度、色彩对比度等方面成为局部视觉中心,主要照明对象有现代的商务中心区、新居住小区等。
    商务中心区:商务中心区建筑现代感强,对这些建筑,将立面投光系统、LED智能变色系统,数码变色技术以及与建筑主体结构相吻合的特殊照明装置等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绿色节能灯具。
    新居住小区:主要考虑楼顶的装饰照明,小型投光灯配以冷极管勾勒,“亮线”及多个“亮点”镶嵌在居家照明所形成的“万家灯火”的背景面上,使主城区的城市结构鲜明地显现于夜幕之中。
    其他建筑采用不同于高层建筑群的表现手法来营造各自不同的局部灯光景观,形成富于变化的视觉轮廓线。
    6.2.2 江南滨江带
    1、江南滨江带视线分析
    自西向东的重点绿化公园有北门公园、中山公园、东江沙公园、桥头绿地等,高层建(构)筑物有康帝酒店、文笔塔、合江楼等,其中水东街的建筑可成为灯光景观的高潮。这一路段建筑造型各异,街道对景的建筑轮廓线十分丰富。
    2、江南滨江带灯光景观规划要点
    a)照明对象和部位是综合型的,照明形式也应多样化。为此首先要把握重点和层次,做到热烈繁华,井然有序,重点和点缀相辅相成。
    b)全线照明以新颖路灯为基调,沿路节点采用高杆灯与多种园林灯相结合。
    3、滨江路灯光规划措施
    水路景观:江堤
    陆路景观:道路、建筑
    a、江堤:设置引导性灯具, 满足功能照明,强调灯光的连续性。
    b、沿江建筑组团表现方面:在宏观上控制平均亮度水平,色调气氛有主有次,亮度有高有低,色彩搭配得当,营造出舒适大方、并富有起伏层次和艳丽彩色的光带,构成一幅主题突出、层次丰富、动静结合、光色兼备、错落有致、相互辉映、独具特色的滨水休闲夜景。
    合江楼:作为标志性建筑物,无论从江上还是从陆上都应成为视线中的亮点,照明以每层的琉璃屋顶照明为主,用金黄色的PAR灯投射黄色琉璃瓦,整体建造呈现一派辉煌大气的效果,尤其在群体建筑灯光背景衬托下,更显其鹤立鸡群的独特魅力,广场雕塑照明采用金卤灯照亮。其周围的绿化应加入庭园灯,对形成过亮过暗的明显的反差有补充和协调的意义。
    康帝酒店:将建筑分为裙楼、主楼及高层顶部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形式特征分别予以表现,在建筑物的入口结合外泛光强化其内透的效果,表现丰富的细节,主楼通过金卤灯及钠灯的结合,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建筑顶部是表现的重点,通过冷暖光色的相互结合,形成视觉焦点。
    水东商业街:这里的建筑造型独特新颖,欧式、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结合,在设计上,光源的形式宜多样化,光色则以黄色为主,白、红、蓝为辅;还应考虑灯光的“纵深感”,以亮度和光色变化展现“高潮”与“层次”。强调民国时期海派建筑特色和观赏价值。
    4、桥梁灯光照明规划
    江上桥梁既承担联系两岸交通(包括机动车桥和步行桥)的功能,同时也是沿岸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地段的风格提供一个先在的印象。在本规划区内,分别有4座桥梁已进行了夜景灯光亮化工程(惠州大桥、东江大桥、西枝江大桥、水门大桥),规划建议对两江四岸上的另7座桥(包括在建的东新桥、下角东江大桥等)分期进行灯光亮化工程,增加东江夜游的旅游气氛。
    下角东江大桥:东江大桥是横跨东江的一座悬索大桥,宜采用多种照明手法,对主塔、悬索、桥体进行精心的照明,力求不仅体现大桥的雄姿、产生壮观的照明效果,通过选择先进、**的产品和现代的控制方式,使大桥的夜景在灯光变幻保呈现流光溢彩的气氛。
    主塔照明:主塔与悬索一起构成大桥的主体轮廓,是夜景照明的重点考虑部分。宜采用中间色调4000K色温的金卤灯进行照明,突出雄伟气势,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成为整个大桥照明的中心。
    悬索照明:悬索承载着桥面的重力负荷,是悬索桥的标志。在悬索顶部按一定间距布置LED灯,由点成线,勾勒出悬索的曲线
    桥沿照明:在桥沿处置LED装饰灯,灯具小巧,左右方向照明,使整个桥沿从江面看形成一个亮点。
    桥柱照明:采用上下射壁灯进行照明,突出桥柱的立体感。
    惠州大桥:该桥结构新颖轻巧、棱角分明、外表光滑、色泽一致、线条流畅、造型美观。在该桥的景观照明中采用柱型灯柱,沿不锈钢护栏按每1.2米的间距竖向排列,其表面采用进口PC材料,无论在江面还是车行,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在不锈钢护栏下方桥沿上用可变色LED点光源按每0.4米间距横向排列,点线光的有序结合,并拌有色彩变幻,从而构成**视觉美感的夜晚景色。
    东新桥:在护拦处设置的柱型装饰灯具,表面为进口PC材料,无论是俯视、侧视等都有较好的视觉景观。沿着桥体形状安装变色LED灯,桥身采用自发光涂料,它的运用将使整个桥体夜景观更加生动迷人。
    古码头江上表演区:惠州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景观,而沿江两岸是现代惠州人创造的新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建的合江楼将成为惠州旧城的地标性景观,在合江楼处古码头江上表演区,构建大规模综合性的灯光表演场景、由声、光、电、雾等结合,其表现的激情���憾的效果将使沿江成为夜晚吸引游客“看、听、赏、游”的胜景。



第七章:旅游线路及服务设施规划


7.1 旅游交通系统规划
    1) 规划原则
    ——满足东江、西枝江沿线地区功能活动需要和方便区内外交通联系。
    ——滨江水景观道路的线型与断面设计考虑景观规划要求,有利于塑造优美的沿江景观。
    ——组织步行交通系统,强化步行区建设,营造亲切、宜人的环境,并与绿地、水系结合联系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与设施。
    ——合理安排静态交通、按合适的服务半径,设置足够的停车场地与车库。
    2) 道路交通改善建议
    ——降低沿江道路等级,建设连续的陆地亲水步行或低速空间:包括滨江西路、滨江东路、环岛二路、环岛一路和将要建设的江北沿江一路、沿江二路、沿江三路,定位为城市生活性道路,在交通组织上避免过境交通的穿越。
    ——现惠博沿江路应兼顾观景路的要求进行改造,在近水侧留出观景带,每150至250米修建一处观景平台。
    ——下角江边路防洪堤的建设应考虑步行游览和景观营造的需要特别进行景观设计。
    ——桥东和东平的环岛道路断面设计应考虑在沿江侧留出10米游憩观光带。
    ——增加通向沿江的支路密度,提供抵达沿江的低速汽车与出租车到达点。
    ——增加过江桥梁:西枝江二桥、西枝江三桥、新开河北桥和新开河南桥。
    ——完善沿江道路建设,建成完整的、市区内可环通的沿江道路交通系统。    
    3) 旅游停车与码头建设规划
    (1)停车场规划
    ——加大社会停车场的建设力度,按照我市停车场规划,兼顾旅游停车的需要,加快沿江25个社会停车场的建设速度,兼顾旅游停车需要。
    ——在沿线主要游览景点附近规划安排停车场。停车场可结合沿江游憩景观带设置,在规划的公园、广场中,每处应根据实际需要单独安排停车场,部分停车场可与社会停车场共用。
    ——在沿江人群集散的主要区域,如合江楼名人广场、水东街、江北沿江经济带、北门公园、水上体育运动基地等处应配建足够的停车设施,对于用地特别紧张的景点可考虑建设立体停车库解决停车问题。
    (2)旅游专用码头规划
    两江四岸沿线规划旅游专用码头3个:分别是东江水利枢纽处旅游专用码头1座、东新桥古码头旅游专用码头1座、望江滨江公园水上体育运动基地处旅游专用码头1座,另外近期可将渡口所战备码头作为临时旅游码头使用。
    公园小型游船码头9个:惠博滨江公园小型游船码头、梅湖滨江湿地公园小型游船码头、大中堂公园小型游船码头、东江公园小型游船码头、东江沙公园小型游船码头、新开河公园小型游船码头、下埔滨江公园小型游船码头、东湖公园小型游船码头、北门公园小型游船码头等。
    4) 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在两江四岸设置沿江步道,沿江步道主要以两种形式设置,一种是在滨江道路近水侧留出10米宽游憩带,另一种是在滨江道路堤下近水侧修建10米宽游憩带。在没条件设置步道的岸段如滨江西路、滨江东路可以考虑在局部地段沿江架设外伸5米的观景平台。
    ——步行系统通过步行街、滨江步道与车行交通分离,与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如惠州步行街、水东街等)、广场(如水门航运文化广场等)紧密联系,形成整体有机的步行网络。
    ——增设步行和非机动车桥梁、摆渡,加强两岸联系。考虑在下埔滨江公园与桥东滨江公园之间沿视线通廊架设景观性步行桥梁;考虑近期在新开河东江河口处架设景观桥,沟通桥东与上东平的沿江道路联系,远期结合步行需要建设新开河北桥。
    ——增加方便的步行系统到达临近的游赏空间,考虑建设全线的步行交通系统,步行线路可与堤上路结合设置,也可单独设置,也可与沿江公园绿地结合设置。对规划的滨水公园绿地,考虑每150至250米设置一处亲水台阶,作为联系高处道路与低处步道或更低处水体的通达系统。
    ——放宽人行道、完善人行道与地面铺装及各种设施,重视盲道及无障碍设计;重要交叉口和人流密集地段,安装步行交通信号灯。
    ——强化步行系统设计,将步行道与绿化、水体紧密结合,形成舒适**的步行空间。
7.2 旅游交通工具选型
    ——建设水上观光BUS游览线路:与旅游结合,建设水上公共汽船,开展水上观光游览。
    ——建设沿江陆上观光BUS游览线路:引进双层观光BUS,与旅游景点结合,开展旅游观光BUS线路。
    ——建设两岸的观光电瓶车游览线路:其中东江南岸一线以规划文星塔公园和新开河公园为始终。东江北岸一线以东江公园广场和望江滨江公园为始终。
    ——舟、艇选型:船是沿江中流动的风景。对观光船的设计可考虑两层,其中顶层考虑为露天平台。另还可考虑船的不同组合方式——船阵与船列。

7.3 旅游线路组织
    1、近期旅游线路规划
    水上日游线路:
    线路一:古码头(起点)———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折返点)———古码头(终点)
    全长约24公里,途经景点13处,乘船往返时间约90分钟。
    途经景点包括:合江楼广场、文笔塔、中山公园、明城墙、北门公园、东江公园、文星塔公园、桥头绿地、大中堂公园、东江生态休闲公园、梅湖滨江湿地公园、卧佛自然山貌、东江水利枢纽工程。
    线路二:古码头(起点)———西枝江——新开河——中信大桥———古码头(终点)
    全长约15公里,途经景点14处,乘船往返时间约60分钟。
    途经景点包括:合江楼广场、水门公园、下埔滨江公园、桥东滨江公园、地母庙、东湖风车园、东湖公园、新开河公园、上东平滨江生态湿地、望江滨江公园(水上体育运动基地)、东江沙公园、白鹤峰公园、水东街、东江公园。
    水上夜游线路:古码头(起点)——西枝江——新开河——中信大桥——铁路桥——古码头(终点)
    全长约23公里,途经景点34处(其中包括13座桥梁的灯光夜景),乘船时间约120分钟。
    途经景点包括:合江楼广场、东新桥、水门公园、水门大桥、下埔滨江公园、桥东滨江公园、西枝江大桥、地母庙、西枝江二桥、东湖风车园、新开河南桥、东湖公园、新开河大桥、新开河北桥、新开河公园、云山东江大桥、上东平滨江生态湿地、中信大桥、望江滨江公园、东江大桥、东江沙公园、白鹤峰公园、水东街、惠州大桥、东江公园、下角东江大桥、桥头绿地、铁路桥、大中堂公园、文星塔公园、北门公园、中山公园、明城墙、文笔塔。

    沿江陆上旅游线路:
    “东江红色之旅”旅游线路:丰山公园(东江人民**烈士纪念碑)——北门公园(东征纪念馆)——中山公园(孙中山铜像、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陈列馆、廖仲恺先生之碑)——沙下惨案纪念遗址——飞鹅岭公园(孙中山指挥攻打惠州遗址)——结束东江红色之旅。(此线路可结合秋长镇的叶挺纪故居、叶挺纪念馆;镇隆镇的恽代英旧居;三栋镇的邓演达故居和惠东县高潭镇**根据地等开发成红色1日或2日游路线。)

    “古城文化之旅”旅游线路:北门公园(拱北桥、朝京门)——明城墙——中山公园(孙中山铜像、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陈列馆、廖仲恺先生之碑、望野亭、野史亭、碑廊、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啖荔处、隋井)——文笔塔——合江楼广场——古码头(乘船)——游东江——东坡钓矶石——东江沙公园(上岸)——白鹤峰公园(德友邻堂、朱池墨沼、东坡井、东坡祠)——餐饭与茶、酒休闲(东江沙河鲜、林婆卖酒、翟夫子茶馆)——铁炉湖明清古街、民俗馆——水东街(民国商业街)——金带街(陈氏祖居、趣园、亮毅公祠、叮咚巷、杨起元故居、兴梅花馆、宾兴馆、黄氏书室)——结束古城文化之旅。(此线路可结合西湖风景区、红花湖风景区和高榜山开发成2日或3日游路线。)

    2、远期旅游线路规划
    滨江电瓶车游览线路
    线路一:东江公园——望江滨江公园
    全长约7公里,途经2个滨江公园,乘车时间(单程)约30分钟。
    途经景点包括:东江公园、望江滨江公园(水上体育运动基地)。
    线路二:文星塔公园——新开河公园
    全长约5.8公里,途经景点10处,乘车时间(单程)约25分钟。
    途经景点包括:文笔塔、北门公园、明城墙、中山公园、文笔塔、合江楼广场、水东街、白鹤峰公园、东江沙公园、新开河公园。
    水上游览线路
    水上日游线路:古码头——白鹭湖风景区
    全长约13公里(水路),途经景点9处,乘船往返时间约50分钟。
    途经景点包括:合江楼广场、水东街、白鹤峰公园、东江沙公园、新开河公园、上东平滨江生态湿地、望江滨江公园(水上体育运动基地)、东江客家文化民俗村(规划)、(上岸乘车前往)白鹭湖风景区。

7.4旅游活动展开
    吸引游客的除了静态的景观展示,一些动态的、参与式的活动的策划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次规划试罗列一些活动如下:
    ——庙会    ——江灯     ——赛龙舟
    ——舞狮    ——音乐会   ——国际数码节 
    ——两江四岸清洁运动 
    ——龙门农民画展(该画**闻名) 
    ——客家美食节          ——沙滩焰火
    ——沙滩运动            ——东江游泳
    ——西湖论坛            ——苏东坡文化艺术节
    ——沙雕展              ——惠州生态悠闲旅游节



第八章:分期发展规划


    东江旅游景观带的开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随着明年东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蓄水,东江游的启动已成呼之欲出之势,政府应加强旅游硬件建设,进行市场培育,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近期启动,远期完善,逐年实施,使东江游的开发在近期内初见成效。
8.1、近期建设项目规划(2005-2010)
——近期景点与公园建设:
    (1) 水东街(约11.4公顷)。以水东东街、水东西街为中轴线,东至水东南路,西至新民街,南至上、下塘街,北至滨江东路。保护改造面积11.4公顷。街区内有明、清时期官宅、民居、商行等古建筑,主要有点翠陶瓷店、惠阳武装部旧址以及包公巷、大水巷、兴隆巷、苏屋巷等历史街巷。规划建议保护典型的住宅和其它建筑,保护现道路格局和高墙深巷的传统风貌,有计划地进行维修,拆除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并将原地块作为传统民居迁建地;对沿街立面保存完整的建筑,采用修旧如旧的做法进行保护;搬迁密度过高的住户,妥善解决与道路规划的矛盾。将其改造成为惠州具有民国时期传统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保护和发展骑楼风格的岭南传统商业与居住活动形式。
    (2)白鹤峰公园一期工程。面积约0.5公顷,近期将惠州卫校内的东坡故居(现有东坡井、东坡亭、东坡雕像、东坡祠等史迹)和东坡钓矶石结合起来,开辟为东坡故居纪念公园,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远期考虑惠州卫校的搬迁,扩大公园规模,深入挖掘东坡文化。规划建议远期结合苏东坡故居纪念公园的建设,在公园沿东江侧重建嘉祐寺(现在东坡小学内),增加旅游文化内涵。
    (3) 合江楼及合江楼广场(暂定名)的规划重建(面积约1.2公顷)。合江楼是苏东坡寓惠时居住过的地方,且处于城市重要的景观地带,具有重要历史、文物和旅游价值,近期重建合江楼并配套建设合江楼广场,同时在古码头原址建设旅游专用码头,并将其作为开展东江游的主要旅游码头。规划设想将合江楼所在的地段开辟为游客服务中心,作为东江游与古城游两条游线的过渡与转换地带。
    (4) 文笔塔(约0.9公顷)。规划将文笔塔周边(原惠阳县政府)旧建筑物拆除,建设以反映惠州书院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休闲广场(面积约0.9公顷),改变文笔塔现窝居一隅的局面,使文笔塔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物焕发出夺目的光彩。通过文笔塔周边环境改造(书院文化广场)与合江楼(包括合江楼广场)的建设,在西枝江与东江的河**汇处将形成惠州旧城标志性的景观节点空间。
    (5) 水门公园(暂定名)(3.2公顷)。近期将现水门大桥旁惠州造船厂基地改造成滨水休闲绿地,将停车场周边的低层旧建筑物拆除开辟为小型活动广场,远期拆除水门路沿西枝江侧的现有建筑物,将其改造成文化休闲广场,综合规划建成为以反映两江航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休闲广场。规划建议另在下埔滨江公园沙下惨案发���地刻碑立传纪念沙下惨案这一历史事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 中山纪念公园的进一步整治修缮(约2.5ha)。将五一路(约130米)与中山公园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整体改造,贯通西湖与东江在这一片区的步行联系。对现中山纪念堂旅游保护性维修,适当设置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休闲娱乐设施。恢复公园内的望野亭,隋井,苏轼啖荔处,野吏亭等景点。
    (7) 明城墙维修工程(长约400米)。对明城墙进行修整,拆除其两侧的现有临时危旧建筑物,局部残缺地段可考虑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将其完善,通过明城墙把北门公园、中山公园和文笔塔书院文化广场三个主要景观节点串连起来。
    (8) 建设东江公园二期(面积11.9公顷)。东江公园所处地段为江北南区沿江岸线,紧邻江北沿江经济带,结合沿江具有强烈韵律感和现代新城气息的轮廓线,设计风格应以大气,简洁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原有沙质良好的江滩和战备码头,组织旅游项目,使该地块与体育馆,市民乐园等吸引大量人气的游览点连为整体,共同打造惠州的文化,科技,艺术中心。该公园应定位为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丰富现代城市生活,同时展现惠州地方文化和时代气息的城市滨水公园。
    (9)期湖塘公园(面积16.1公顷)。公园性质定位为市民乐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型、游憩型综合性公园,全园包括主入口广场区、文娱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游览区、水上景观区等五个主要功能区。
    (10)望江滨江公园(面积35公顷,暂定名)和水上体育运动基地的建设。利用防洪堤外河滩地建设以休闲、绿化为主,兼有防护功能的滨江绿色空间。配合省十三届运动会的召开,可先期启动公园内的水上体育运动基地建设。结合东江公园的建设,建立绿色走廊,将东江北岸滨水景观连为整体。
    (11)东江生态休闲公园(面积64.5公顷,暂定名)。位于东江北岸铁路桥至丰门坳,全长约4.5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约64.5公顷,江岸绿地*宽295米,*窄60米,大坝建成蓄水后,公园地段水位标高约10.5左右。该地紧临江北西区,区位环境优越,规划结合惠博沿江路的改造,把惠博沿江滩地建设成东江生态休闲公园,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和低处亲水步道和栈桥的建设把惠博滨江公园、东江公园和规划的望江滨江公园连为一体,形成东江北岸的绿色生态休闲走廊。
    (12)东江水利枢纽工程观光岛。东江枢纽工程是东江游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本次规划建议将与大坝相连的江心岛开辟为对游客开放的旅游观光岛,随着大坝的建成,相对于大坝上游高涨的水位,观光岛相对地势较低,可充分利用自然沙滩设置以“沙”和“江水”为主题的各类休闲游憩活动。在岛的边缘沙洲地段通过热带植物及具岭南风情的园林休闲小品营造热带江滩风情,并定期组织沙滩运动,沙雕展等文化活动。
——近期旅游码头建设
    东新桥古码头重建工程(与合江楼同步建设)。
    水上体育运动基地旅游码头(与赛艇码头统一规划建设)。
    东江水利枢纽旅游码头(暂定名)。
——近期道路建设
    新民街改造工程(长500米)。
    桥东环岛一路改造工程(长800米)。
    桥东滨江路改造(长约900米)。
    江北沿江一路、沿江二路建设工程(长约5800米)。
    下角江边路(长约10000米)(与防江堤工程同步建设)。
    惠博沿江路改造(长约8800米)。改工程应与东江生态休闲公园建设工程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东江新城防洪堤及道路建设工程(长约2800米)。
——近期桥梁建设及桥梁灯光照明景观工程
    东新桥(在建,长160米)。
    西枝江二桥(长约287.7米,要求按城市桥梁标准设计建造,设计舒适的步行交通空间)。
    西枝江三桥(长约800米)。
    新开河南桥(长约750米)
    铁路桥灯光照明景观工程(长900米,双线)。
    下角东江大桥桥梁建设及灯光照明景观工程(长1382.4米)。
    中信大桥灯光照明景观工程(长1178米、宽34.5米)。
    新开河大桥灯光照明景观工程(长约460米、宽32米)。
    水门大桥加固维修工程。
    东江大桥灯光照明景观工程。
——近期堤围加固及绿化工程
    惠州大堤(北堤)**加固工程。
    惠城区马安围达标加固工程。
    新开河口疏浚工程(将新开河南、北河口处的浅滩地挖深,扩大西枝江市区河段的泄洪能力,需要将新开河按原设计完善,将河床由现在的11.0米左右挖深到9.0米左右,使东蓄水后实现新开河与两江的常水位贯通)。
    惠州大堤南堤绿化工程。
——排污口景观改造
    对桥东新民街处和下埔滨江公园广场处的排水口进行景观改造,消除视觉污染。
——重污染工厂搬迁
    东江惠博、梅湖段为规划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带,为保护好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议对该地段现有的惠城区发电厂、东江电厂和市水泥厂三家重污染工厂以及其它污水排放不达标的印染厂进行搬迁,以减少对剑潭自然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两岸环境景观。
——市民绿化运动
    号召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各层面的两江四岸绿化活动,通过体验种植的乐趣来培养市民的绿化环保意识,并将绿化活动生活化。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在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它绿化任务,号召全市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开展可持续的东江绿化运动。
    另外,开展一场驱臭气、清淤泥行动。由市政府安排时间,发动积极性,领导全市机关进行驱臭、清淤行动,打响“党员带头做表率、清洁家园见行动”的口号,提倡市民义务尽责、美化家园,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市民的保洁意识和城市环境品质。

8.2  远期建设项目规划(2011-2020)
——远期景点与公园建设:
    (1)金带街保护改造(约8.2公顷)。
    全长约300米,街面宽约4米,近期保护范围面积8.18公顷。
    保护金带街周围及现高营房、叮咚巷、文兴街、金带南街、金带街六巷等地块灰墙深巷的传统街巷风貌、传统民居及梅花馆、宾兴馆黄氏书室、杨起元故居、余道元故居、张屋等30余处传统建筑。强化保护区的建筑轮廓线和深巷青瓦灰墙的传统风貌。按清朝时期风貌进行维修复原,开发成为古色古香、集文物保护 、人文历史研究、民俗风情展示、旅游观光和购物为一体的、具有惠州府城传统格局风貌的历史街区,同时组织民俗游览、部分开发为家庭旅馆或茶室等,发挥其整体优势。
    (2)铁炉湖明清古街保护改造(约1.6公顷)。
    范围:以铁炉湖街(1至20号)及街道往北20米、和平直街(11号至127号)及街道往东、往西各20米为重点保护范围,近期保护范围面积1.66公顷。
    规划设想采用原真型保护模式,修旧如旧,改造为反映明清时期民居建筑风格的传统风貌街区,保留其大部分的居住功能,筛选出部分明清风格特色浓郁的古建筑,将其开发成民俗馆,组织民俗游览及家庭旅馆参与整个历史文化景观带,丰富古街的旅游内涵。
    (3)文星塔公园(面积约3.0公顷)。文星塔是惠州西湖重要景点之一,名曰“三台晓月”,其南向有一廻龙寺,于1972年文革期间被拆毁。规划建议在原址重建文星塔,配以亭廊、绿化等使之成为一个以文星塔为标志,弘扬惠州历史文化的市民休闲绿地,为下角片区的居民提供个休闲的好去处。
    (4)白鹤峰公园二期工程(面积约1.8公顷)。远期考虑惠州卫校的搬迁,拆除现粮食局仓库作为公园用地,扩大公园规模,深入挖掘东坡文化。结合公园的建设,在公园沿东江侧重建嘉祐寺(现在东坡小学内),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再现苏东坡当年居住时的场景。
    (5)东江主题城雕。规划建议在东江公园正对西枝江河口处建设以鸣为主题的飞鹅展翅雕塑,寓意鹅城惠州蓄势腾飞的城市发展活力。为不影响东江汛期行洪,可以采用现代工程技术,在雕塑底部设置机械控制的升降装置,在洪水来临时将其升高到水面以上。此设想只是本次规划的一个意向性构思,雕塑的具体内容和位置需作专题研究再定,建议采用国际招标的形式征集主题城雕方案,同时也起到对惠州的宣传作用。
    (6)大中堂公园(利用铁路桥头林地建设)。面积约46公顷,该公园位于第三东江铁路大桥桥头,是自然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过渡区域,宜充分利用地形和桥头良好的山林景观组织富有层次感的植物造景,营造从自然生态环境到现代城市环境的过渡景观,主要选用植被有木棉,杜鹃,山乌桕等视觉效果较好的观花观叶植物,建成绿色休闲公园。
    (7)东湖公园。面积约11.9公顷,位于长湖苑南面,规划的东江新城内,定位为城市休闲公园。规划设想将江水引入公园,结合植物景观,在公园内部营造以“水”为主题的绿色空间,同时配以大面积的绿色开敞空间。
    (8)新开河公园。公园陆上面积约8公顷,与江北市政府轴线广场隔江相望,位置**,规划为市民休闲公园。公园包括水上部分和陆上部分,两者共同构成新开河的人文生态景观。规划将利用人工开挖的新开河广阔的水上空间,开辟为城市水上公园,保留河口中心位置的沙滩地,在河岸两侧营造滨水休闲绿带,使之成为城市中心生态人文的新亮点。
    (9)梅湖城市森林公园。面积约270公顷,是东江旅游景观带远期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具有较高的美学质量和生态价值。利用其良好的森林植被资源,规划为城市郊野森林公园,突出其自然生态的景观特色,丰富惠州城市公园的构成类型,充实山水园林城市的人文内涵,为游客和城市居民提供一处就在家门口的森林公园,使其成为东江旅游景观带中以“山”、“林”为元素的又一重量级旅游景点。
    (10)梅湖滨江湿地公园。面积约97公顷,岸线长约3000米,现有滩地将近一半被水淹没,但水深只有0.4米左右,同时,在河滩地内因地形的起伏变化将自然形成水网交织地貌,规划结合地形地貌,建设成观赏性的反映湿地生植物群落的特色的湿地公园,结合南面的梅湖城市森林公园,定位为具有乡土田园风情的滨江湿地观光公园。
    (11)上东平滨江生态湿地。面积约44.6万平方米,东江蓄水后,现有的滩地将部分被水淹没,但水深只有0.5米左右,依托现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成观赏性湿地公园。在规划中,加强护岸工程建设,积极营造湿地生态环境,保留原有湿地植被,并进一步栽植野生芦苇、水菖蒲、水葱、橛菜等观赏效果好的水生植物。恢复生物多样性,严禁其它开发建设活动,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水生动植物、鸟禽和其它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境。
——远期道路建设:
    上东平滨江路(与防洪堤统一规划建设,长约2900米)。
——远期桥梁建设及桥梁灯光照明景观工程:
    新开河北桥(长约550米, 要求按城市桥梁标准设计建造,设计舒适的步行交通空间)。
    下埔滨江公园景观步行桥(长约200米)。

8.3 旅游文化宣传
    为启动东江游进行文化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本次规划策划了文化宣传启动之旅,具体内容包括:
    1、 重要景点命名征集
    惠州是一座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本次规划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旅游景点,其名称尚未*终确定。包括公园、广场在内的旅游景点的命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名称要能体现惠州历史文化以及新发展的文化内涵,因此策划了重要景点命名征集这项活动,以期通过全体市民的集体智慧为这些旅游景点取一个好名字,通过这一活动开展,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我们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起到对东江游的宣传作用。需要命名的景点包括:
    (1) 水门公园
    (2) 新开河公园
    (3) 大中堂公园
    (4) 望江滨江公园
    2、 举办东坡文化艺术节
    苏东坡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古代文化巨匠,集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于一身,成就**,名贯千秋。其崇高的爱国思想、旷达的文化精神、精湛的书画艺术和超迈的人格魅力,无不折射出灿烂的智慧光芒,辉映古今,在中华文明史上乃至世界文化交流中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在苏东坡被谪惠州的10月举办苏东坡文化艺术节,展示惠州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举办苏东坡书法美术作品邀请赛。同时可以在东江与西枝江交汇处(现规划的合江楼文化广场)策划一个有关东坡乘船到此处登岸的戏,作为一个旅游节目,从而吸引游客。
    3、 开发制作一批独具惠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充分利用惠州的历史文化资源使之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商品。通过挖掘惠州文化资源特别是两江四岸的相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一批富有浓郁地方风格和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制作有特色有品位的纪念品,以促进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4、 建立一个专题网站
    在“惠州E城”设���有关两江四岸旅游的专题网站,充分发挥现代媒介平台的作用,使两江四岸的旅游景点和相关文史,以及旅游线路和相关配套设施等内容在得到共享的同时也对两江四岸的旅游开发起到很好的宣传。
    5、 出版一批文化丛书
    加强对“四东”文化历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按东江古代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线索或按照主题,组织编写三类书籍:历史书籍、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专著、研究论文集、文学作品和通俗读物,以“东江文化系列丛书”或“惠州地域文化系列丛书”为名出版。
    6、 开展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挖掘、保护工作,并将其充实到旅游景观建设与旅游活动策划之中。

  • 版权声明:
  • 按照互联网惯例,本站转载作品均已注明出处,其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 如因本站失误未注明出处,请来电告知;本站确认后将立即修正。联系电话:0756-2183620
  • 若转载本站作品中含有“易展展览网”“易展网编”等等有“易展”字样的,均为本站原创作品,请转载时标明转载于本站。
热门资讯
相关展馆
相关展区
他们是这样成功的!
自由就是美
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打造,自由美网站http://www.fr...
关于易展   | 联系我们   | 企业文化   | 服务条款   | 网络推广服务   | 网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珠海市金信桥营业执照副本 搜索营销*有价值奖 互联网**
备案号:粤ICP备11010883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6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