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展览网>资讯中心>行业动态>市场观察 “国储铜”风波正悄然平息
市场观察 “国储铜”风波正悄然平息
时间: 2006/3/28 10:20:59        来源: 中国建材**网        浏览量: 316066        字体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始于2005年10月的国储铜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似乎正在被悄然消化。

    3月23日,有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国储局下属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部分空单,定于该日了结。不过,据本报了解,大部分的单子已移仓到了明年。

    去年11月,国内市场首度传出国储在lme市场有20万吨的空头仓单被套,估空价位约为3200美元/吨。而后,国内外期铜的联合上涨,试图逼空国储。

    当时的国际期铜价格从近4000美元/吨一路飙升并突破了5000美元/吨大关后,曾一度形成国内、外两市场“对峙”的局面。然而,国际市场已经在近两周内发力,国际期铜价格再创5183美元/吨的新高点,对应国内期铜0606合约也于3月21日站到的48380元/吨的高位。

    对于近期一段时间以来lme的高铜价,国内的市场观点更倾向于是基本面的影响,即包括铜需求增长、美元贬值和库存变化等等。

    3月初,财政部发通知称,为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决定自2006年4月10日起,将精炼铜及铜合金的出口暂定税率由5%调至10%,铜材的出口暂定税率由0%调至10%。

    铜出口税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但事实上,我国的铜出口一直很少。市场人士称,这与国储铜事件不无关系。国际市场对此消息随即作出的反应是:3月8日晚上,lme三个月铜价格呈现探低回升。市场观点则对此理解为中国铜出口将减少。同时,*近lme铜库存的增加,亦被认为是在此消息发布前从中国出口过去的。但本报在中国海关统计的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的出口商品列表中并没有查到有关铜材及铜产品的出口情况。

    由此,即便真的像市场传言,国储会采用部分真铜交割的方式,似乎也没有通过国内市场转手,更大可��是直接在海外了结。

    “这个调整更多的是反映国家意志,即不鼓励出口。而对于企业而言,只要(出口)有利润,就会出。中国本来就是缺铜国,每年国内都要进口铜,又何必出口呢!”上述知情人士说,“目前国储面对市场能做的,更多的还是同国际市场中的国际基金进行谈判,以期*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挽回一定局面。”

    在此之前,lme期铜价格一直在4800-5000美元/吨附近波动,而相应的期铜升贴水也在80-200美元/吨的水平。截至记者发稿时止,lme3个月期铜5145美元/吨,其升水为85美元/吨。

    权威人士告诉本报,判断期铜市场形势通常有两个参考指标:期铜价和升贴水。升贴水越高,说明相应头寸还没有了结,担心对手去调期,而调期的同时,还必须要支付现货的升贴水。从目前来看,升水不到100美金,而以往交易过程中,历史交易过程中,lme升水*高曾至300美元/吨,这也说明市场形势正在缓解,利益双方可能在做某些谈判,只有谈判才会按兵不动。

    有市场传言称,国储在本月23日交割一部分后,大部分仓单已调至2007年8月。分析人士称,市场近期虽然有上涨态势,但没有出现剧烈波动,因此应该不是国储交割带来的影响。由于lme市场的特殊性,交割方式可以采用提前交割或者滚动交割。国储的谈判进展,也影响着交割和调期的进程。因此23日对于国储而言只是个时点,并不能由于确定国储的实物交割量。

    按照国际谈判的惯例,本次了结方式应该按交割一部分铜,认亏一部分铜来处理。至于市场盛传的肇事者刘其兵的老鼠仓(以国储20万吨铜的仓单计算,老鼠仓比例应该是1:1.5,即20-30万吨),“国家不会管的,这部分没有国储授权。”权威人士称。

    3月23日后,伴随部分铜交割和部分仓单的调期,国储铜事件或许会告一段落。但面对目前仍然毫无下降趋势的铜价,也就意味着伴随铜价每每上扬,国储就必须补充一定的保证金,以维持远期的仓位。

    中国作为金属铜的净进口国,却不尊重市场规则,企图操控市场的行为是不理智的。且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相关部门内部管理的混乱,缺乏完备的授权体系等问题。

    有鉴于此,今年1月24日,国储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物资储备系统投资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期货交易,买卖股票、外汇、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金融衍生品或进行金融风险投资和境外投资。事业单位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必须严格履行投资申报审批程序。

    时至2006年3月底,国际铜价仍盘旋在5000美元/吨的高位,丝毫没有向下的迹象。而去年同期lme3月铜价仅在3200-3300美元/吨附近,分析人士称,根据目前的高位,如今我国国内企业进口铜需要比去年多支付1000多美元的成本,而这种压力将*终转移给下游的生产型企业。

    


本篇资讯关键词:
  • 相关专题:
  • 版权声明:
  • 按照互联网惯例,本站转载作品均已注明出处,其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 如因本站失误未注明出处,请来电告知;本站确认后将立即修正。联系电话:0756-2183620
  • 若转载本站作品中含有“易展展览网”“易展网编”等等有“易展”字样的,均为本站原创作品,请转载时标明转载于本站。
热门资讯
相关展馆
相关展区
他们是这样成功的!
自由就是美
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打造,自由美网站http://www.fr...
关于易展   | 联系我们   | 企业文化   | 服务条款   | 网络推广服务   | 网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珠海市金信桥营业执照副本 搜索营销*有价值奖 互联网**
备案号:粤ICP备11010883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696号